赤眼蜂与亚洲玉米螟卵间适合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 dendrolimi属于卵寄生蜂,在我国用来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室内研究发现,亚洲玉米螟卵对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合度要高于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合度。本文以上述两种赤眼蜂及亚洲玉米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亚洲玉米螟卵龄对两种赤眼蜂寄生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寄主卵受精状态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行为和寄生结果的影响,并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赤眼蜂提取液对玉米螟卵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赤眼蜂寄生因子提供基础。研究结果如下:   (1)卵龄为48 h之前的玉米螟卵被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一次时,对于玉米螟赤眼蜂,各个龄期的寄主卵均有85%以上的卵发育出赤眼蜂,各个卵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松毛虫赤眼蜂的出蜂率随着卵龄的增大而显著下降,且各个龄期的出蜂率均显著小于玉米螟赤眼蜂的出蜂率。   随着卵龄的增加,被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孵化出玉米螟的个体数和两者(蜂和寄主)均不能成功发育的个体数均显著增加。   (2)松毛虫赤眼蜂在未受精的玉米螟卵和受精的玉米螟卵上的产卵行为过程大体上表现一致,但钻孔和穿刺、产卵的耗时在不同受精状态卵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蜂寄生受精卵时的耗时显著长于寄生未受精卵时对应行为的耗时,寄生受精卵所花费的总时间也显著长于寄生未受精卵的总时间。   (3)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未受精卵的寄生卵粒数要高于寄生受精卵的寄生卵粒数,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寄生未受精卵的出蜂率显著高于寄生受精卵的出蜂率。寄生未受精卵的羽化蜂雌性比显著低于寄生受精卵的羽化蜂雌性比。   (4)高浓度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腹部提取液和整头雌蜂提取液对卵龄为12 h玉米螟卵的孵化率都有显著性影响,但玉米螟赤眼蜂的提取液不能完全抑制玉米螟胚胎的发育,松毛虫赤眼蜂雌蜂腹部提取液和整头雌蜂提取液对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小麦赤霉病给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的同时,病原菌在感病籽粒中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耕作制度复杂,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  本文以安徽小麦赤霉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作为一类微生物农药,因其杀虫效果好、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约占整个生物农药市场的90%。与芽胞杆菌
通过dsRNA诱导的RNA干扰(RNAi)已经被广泛地用来研究昆虫基因的功能。特别是在近几年,通过饲喂dsRNA的方法已在多种昆虫中诱导靶标基因的沉默。然而,我们尚不知道通过喂食昆虫
生态系统中,众多生物种类同时存在,每一物种占据一定空间并取食一些食物,以保证该物种的繁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处于同一营养层的物种间建立起各种联系,以减少相互不利影响,
对ISAR像中飞机目标识别中的特征提取进行了多角度的试探,并用GA算法进行了特征的优化选择.实验表明选择Hu矩的φ1、Φ4和尺寸特征中的图像面积,强散射点数、目标高度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