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介入栓塞手术技术和各种辅助治疗措施的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病人的预后生存质量较过去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即使在美国每年还是有大约7000名病人死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导致患者死亡和残废的主要颅内因素是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sm,CVS)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急慢性脑积水(acute or chronic hydrocephalus)和再出血(rebleeding)。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处理颅内动脉瘤及防止其再次破裂出血的两种有效方法。脑脊液引流因其能清除蛛网膜下腔血液,排出致痉挛物质,减轻蛛网膜纤维化,因而推论此方法可以降低脑血管痉挛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为了了解围术期脑脊液引流和不同引流方法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3月aSAH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此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一科共完成229例aSAH患者的早期直接显微手术(aSAH后72小时内)治疗。排除术后放弃治疗的10名患者后剩余219名。男性91名,女性128名,男:女=0.71:1;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1.56岁。Hunt-Hess分级:Ⅰ级51例,Ⅱ级79例,Ⅲ级55例,Ⅳ级28例,Ⅴ级6例。在219名患者中,166名病人围术期加行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接受腰池引流治疗的病人有36名,接受侧脑室引流治疗的病人有130名;未行引流治疗的病人共有53名。引流组中166名患者无论采用腰池引流术还是侧脑室引流术,术前均成功完成置管操作,无一例因置管操作而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发生。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利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率(%)表示;分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引流组患者预后优于非引流组患者预后(P<0.05),脑脊液引流术还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P<0.05)。(2)腰池引流术和侧脑室引流术相比,腰池引流术更能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P<0.05)。(3)脑脊液引流术可降低DNID的发生率(P<0.05),且不会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P>0.05),但脑脊液引流术对慢性脑积水的防治作用不明显(P>0.05)。(4)腰池引流术和侧脑室引流术相比,两种方法在防治DNID、慢性脑积水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