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在宝鸡千阳以1‐2年生矮化中间砧为M26的苹果幼树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定干高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对促进其发枝特性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定干高度,以及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组合、浓度与时期,为矮砧苹果幼树快速成形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1、不定干(CK)的干径、枝量、树高、花序量等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且这种差异逐年增大,CK处理下幼树的中心干延长枝长度平均为67.62cm,定干80cm下可达到94.74cm,两者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定干处理下幼树树干增粗快,中短枝量大,花序数增加,有利于幼树提早结果;但其分枝生长弱,不利于骨干枝的培养与整形。2、定干80cm下的幼树萌芽率最低,但光合作用最强,其Pn比CK高5%,叶片SPAD值最高为54.3,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生长势强,分枝壮而长,但整形带短,分枝数量少,可能会造成结果晚。且干高过低,发枝量减少,枝干比过大,影响周围枝的正常生长,不符合纺锤形整形要求。所以定干高度适中(120cm),既有一定数量长枝及短枝,也有适量萌芽率及花序数,利于纺锤形等良好树形的构建。3、在施氮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定干80cm处理幼树的生长势最强,其全氮含量为18.06g,对氮肥利用率高达为12.15%;其次随着定干高度的增加,对15N利用率依次降低,CK处理对15N利用率最小,仅为8.69%,并且各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说明定干越低越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植株全氮量较高,树体内氮素的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4、在3月20日-4月20日的时间范围内,刻芽时间越晚,萌芽率越高,但成枝力降低,由于晚刻芽发出中短枝数量大于长枝数,效果不理想,并对树体造成伤害;在4月中旬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比在3月中旬显著。发枝素涂抹处理对苹果幼树的发枝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95%以上,成枝力为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