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观察温针灸结合电针在改善痰湿质腹型肥胖患者体重(BW)、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腰围(WC)、腰臀比(WHR)指标,瘦素(LEP)、脂联素(ADPN)水平及中医痰湿体质症状方面的有效性,评价温针灸结合电针治疗痰湿质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选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04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痰湿质腹型肥胖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温针灸结合电针组和单纯电针组,每组各30例。单纯电针组取穴中脘、水分、关元、天枢(双)、带脉(双)、水道(双)、腹结(双侧)、足三里(双)、丰隆(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公孙(双)、合谷(双),针刺得气后取天枢、水道,带脉、腹结各为一组加用电针,每次留针30min,1周治疗3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温针灸结合电针组在单纯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在水分、关元、足三里(双)施行温针灸治疗,每穴艾灸3壮,疗程同单纯电针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单耳耳穴压籽和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肥胖相关测量指标(BW、BMI、F%、WC、WHR),LEP、ADPN水平,痰湿体质症状积分,并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治疗期间无病例脱落1.肥胖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W、BMI、F%、WC、WH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温针灸结合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单纯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LEP、ADP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LE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温针灸结合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单纯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PN水平虽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痰湿体质疗效比较:温针灸结合电针组痊愈0例,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单纯电针组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电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能够对痰湿质腹型肥胖患者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改善脂肪组织的炎症状态,其中温针灸结合电针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