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盗贼”与正德时期的畿南社会为题,重新揭示刘六、刘七等人在正德时期畿南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进一步阐释刘六、刘七等人能够在正德时期的畿南基层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原因。第1章主要涉及研究现状和一些概念的界定问题。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就刘六、刘七等人的活动所进行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对刘六、刘七等人活动性质的认识,有三种结论:农民起义的性质,由前期“响马盗”向后期农民军转变的性质,无赖的暴动。在国内,各学者的研究把对于刘六、刘七等人的活动研究主要作为农民起义的性质进行研究,从起义的名称、纲领、原因、经过、影响、局部战场以及领导者与宦官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畿南地方社会的研究状况。对于畿南社会的研究,学术界的关注度比较低,学术成果和相关论文比较少。主要涉及农业、财政等经济领域,资料的整理,以及社会治理等层面。在一些概念的界定中,我对刘六、刘七等人“盗贼”的名号、畿南地区的地理范围进行了界定。第2章介绍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社会状况。其一,文章介绍了畿南地区险要的地形、其在历史上的军事价值以及畿南地区的民风民情状况。其二,文章介绍了正德时期的畿南社会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这一时期的状况表现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皇庄和朝廷赐田对百姓土地兼并,对百姓压榨迫害,马政问题劳民伤财,就进一步激化人地矛盾,百姓更加的财力不足,生活困苦不堪。刘六、刘七等人的活动,就是在这样的时空大背景之下展开的。第3章论述了刘六、刘七等“盗贼”势力参与地方社会的状况。刘六、刘七等人通过暴力手段和依托暴力组织参与地方社会。与此同时,刘六、刘七等人还通过复杂的关系网络来干预畿南地方社会。在正德时期的畿南社会中,文章从“社会制造”、“国家制造”的角度来诠释里甲组织的破坏和刘六、刘七等“盗贼”势力的产生。第4章为正德时期“盗贼”与畿南基层社会的权力格局。文章将畿南地方的基层社会的权力格局分为职役性机构与非职役性机构两个方面,从而对正德时期的畿南基层社会的状况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刘六、刘七等“盗贼”势力在明代正德时期的畿南社会产生的原因。文章对正德时期畿南社会中里甲组织和保甲组织进行了综合考察,对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豪族势力与士绅阶层进行了分析。以张茂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和刘六、刘七等人的“盗贼”势力正是在旧的地方权力格局遭到破坏,新的权力格局尚未建立的罅隙中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