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d1在小鼠屈光发育及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中的作用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p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57BL/6小鼠屈光发育及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 myopia,FDM)模型中BMP/TGF-β信号通路下游因子Smad1的表达情况,探究Smad1在屈光发育及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21日龄实验小鼠96只,分为实验组(n=48只)和正常对照组(n=48只)。实验组右眼采用遮盖法进行形觉剥夺,左眼自然暴露作为自身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双眼均不予任何处理。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以7d、21d、28d建立动物近视模型。在各实验时间点对各组小鼠分别进行以下检测:带状光检影测量屈光度;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眼轴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联合光镜观察眼球后壁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眼球后壁Smad1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眼球后壁中Smad1 m RNA表达情况。结果:(1)形觉剥夺7d时,实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与自身对照眼、正常对照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形觉剥夺21d、28d后,实验眼分别诱导出(-4.65±0.13)D及(-7.40±0.27)D的相对近视,眼轴分别拉长(16±12)um及(21±13)um,与自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近视漂移程度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加深(P<0.05);(2)相比自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眼球后壁形态学观察可见形觉剥夺21d、28d时实验眼视网膜(尤其是内层区)明显变薄、细胞结构排列稀疏,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3)免疫荧光法结果示Smad1表达于巩膜和视网膜(尤其是内层区和外核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QRT-PCR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中Smad1的表达并没有随着鼠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形觉剥夺实验眼中Smad1 m RNA及蛋白表达量较自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对照组的上述所有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正常C57BL/6小鼠屈光发育呈远视化进展,Smad1未参与小鼠远视屈光的调节;(2)FDM诱导过程中,Smad1的表达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呈下调趋势,提示Smad1在近视形成过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BMP/TGF-β信号通路参与FDM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   1.研制一种拥有良好光学透明度、角膜曲率与一定力学强度的角膜移植替代物,并评价其性能。   2.观察去端肽猪皮Ⅰ型胶原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角膜愈合情况,并分
目的调查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和迈尔斯布里格性格特征(Myers and Briggs Types Indictor,简称MBTI)分布,分析迈尔斯布里格性格特征对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探索MBTI用
研究目的:  1.研究比较不同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的相邻国家两个医院的孕妇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EA)的认知情况。  2.评估孕妇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认知程度及分娩时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