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全民健身发展政策。201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学校体育场馆面向全民健身开放,我国校园体育场馆随之面临着体育设施资源不足以及学校与社会健身需求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资源日渐紧张,拓展城市用地为校园所用,满足校园体育需求成为奢望。因此,校园体育设施面向全民健身功能开放的政策推进与校园体育建设用地逐步紧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在此种背景下,本文提出拓展校园体育场地下空间为运动功能以解决上述矛盾,并提出空间设计及疏散设计策略,作为当代校园体育建筑的创作指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当前校园体育建筑创作理论总结,结合团队项目创作,利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图表图示、实例说明、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展开论述。首先,以我国校园体育建筑面临的上述矛盾为背景,指明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理论及实践综述整理,确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分析了校园体育场地下运动空间发展动因与发展沿革,分析设计难点、空间特征并提出设计原则;结合国内实践项目调研成果与笔者参与的华北电力大学地下体育馆项目创作,从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多元功能、竖向复合、健康环境五方面提出校园体育场地下运动空间的设计策略;最后,基于体育场地下运动空间的疏散设计难点,从界定防火分区、设置避难走道、下挖消防环路、配套下沉广场四方面提出疏散应对策略,合用疏散走道、各层独立疏散、线性疏散流线的模式;最终得到空间组织合理、环境健康舒适、满足防灾疏散要求的校园体育场地下运动空间设计范式。校园体育场地下运动空间设计具有理论及实践的双重意义,基于空间设计难点,本文全方位归纳总结应对策略,并提出了基于团队项目实践的创新性思考,以期指引我国在校园体育面积需求增长与体育用地不足的背景下的校园体育建筑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