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时代关注的主体,特别是以“90”后大学生为主的现在,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步入大学校园的那刻起,他们开始一种表面看似独立但并没有真正独立的生活。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天子骄子,就业、恋爱、学习、人际关系等问题困扰他们,而理工科大学生的压力也同样如此。可能某些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些,或者处理问题的能力差些,或者没有学习到有关的心理知识,自我减压的能力弱等原因,出现了一些让社会难以接受的事情:因考试、失恋,适应不良等自杀或者他杀事件,“马加爵”、“药家鑫”等事件,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怎样开展,是一个值得研究而且很重要的课题。   同时,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5月28日颁布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其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其中还要求: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覆盖全体学生。   因此,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即,学习任务重;逻辑思维能力强;人际交往面窄等特点出发,参照教育学中课程设置的定义,原则及相关理论(目标模式理论、过程模式理论、环境模式理论)等知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同时依据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以及江苏科技大学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实际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情况不同,但还有完善的空间。对此,从理工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法;注重课程实践;灵活性的课程评价方法五个方面对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贯穿着物理学科教学的始终。实验教学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