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中缅边境的一个景颇族村落——町村为研究对象,对村落中的文化生活和基于自然人文、社群、信仰、政治、节日等方面形成的村落空间进行细致考察和深入描述的民族志研究。通过累计八个月的实地田野调查和对研究地区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笔者试图探究町村这样一个地处国家边境线旁村落中的景颇人具有怎么样的基于地域认知的空间观念,又如何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在各种力量作用下如何展演自己的文化,是什么因素和机制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村落认同,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文化自觉、文化选择和文化实践。本论文除首章“导论”和末章“结论”以外,正文部分共有六章。第一章为自然与人文空间,介绍了町村的自然地理和基于地理环境的村落变迁情况,重点对町村人的地域意识、聚落和家屋的空间观念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和反映町村的地域性和地方性特征提供物质和观念分析基础。第二章为社群空间,在描述町村人的族群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人跨界流动的特殊历史事件,婚姻缔结过程以及家族会的复兴等事实,探讨村落中的社会关系和内部结构特征,发现“姆尤-达玛”婚姻关系仍是町村社会关系建构的首要原则,并挖掘了“姆尤-达玛”婚姻关系的深层规则和婚姻实践的现实表现,分析町村人的文化活动中内部社会关系可能具有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为信仰空间,细致描述了传统信仰和外来的基督教、天主教在町村发展历史和现实中的三种信仰共存所建立起来的信仰空间,通过记录其中的仪式过程和町村人的日常信仰实践,阐述町村人如何处理和调适不同信仰所带来的冲突。第四章为政治空间,从町村人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当地山官制度的地域性特征,说明町村山官制度对当地所具有的影响,在历史的视野下记录国家权力进入町村的过程,以国家边界线的划定、生产方式转变、小学教育嵌入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主要内容,描述国家政治力量在町村的空间实践过程,说明历史与现实中的政治空间对町村人的生活和地域认同具有重要影响。第五章为节日空间,利用节日这样特殊的时空范畴,描述近两年内在村落文化自觉意识主导下筹备举行的两项重大节日,即“目瑙纵歌”和“福音文字传入一百周年庆典”,展现町村人在节日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和相关仪式中的文化表达意义,进而呈现村落的集体认同。第六章为村落空间与村落认同,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论述了町村的村落空间与村落认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分析了町村空间的结构及其特征和町村空间中的行动意义对培育村落地域认同的意义,最后结合町村的情况对边疆、边界、边民进行了反思。最后部分为结论,主要结论有:一是村落空间及其结构维护村落集体认同,二是村落空间的行动和意义产生地域认同,三是地域主体性和空间可变性是边境地区景颇村落的重要特征,四是村落空间是当地人作为行为主体依据村落的社会结构和当地人的行动意义而进行空间建构后所表现出的状态。本文认为,从町村人在町村所操演的文化实践来看,地方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此,对边疆少数民族开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研究之外,村落的地域认同应该是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其中所呈现的地方性和地域性特征应该成为民族-国家边缘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