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腹腔积液为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继发于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其生存期大约仅数周至数月,平均生存期约4个月,一年生存率<10%,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具有病情顽固、积液量大、易反复出现特点。西医治疗主要采取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放、化疗,以及利尿、补充白蛋白、腹水引流等方法,这些方法能解决一定问题,但是仍有一部分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上述治疗方法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且,这些治疗手段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利尿剂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却容易引起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大量腹水引流后极易造成低蛋白血症,每次抽液量有限,需反复抽吸,且很难彻底抽尽;另外,反复的腹穿,不仅造成患者痛苦,还容易造成皮下癌细胞种植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常感腹胀,不思饮食,汤剂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易于接受的疗法势在必行。近年来,恶性腹腔积液的中医外治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中医外治法运用敷、贴、涂、擦、熏、蒸、洗、浴等方法,使药物透过表皮屏障,由于皮下有90%是血管,药物可直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目的:综合分析中医外治恶性腹腔积液所取得的疗效,总结出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30例,病例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采用我科经验方“温阳消水散”(药物组成:厚朴20g,半夏20g,干姜20g,党参20g,炙甘草20g,枳壳20g,炒白术20g,桂枝20g,紫草10g,益母草30g,王不留行25g,车前子20g,大腹皮20g,猪苓20g,茯苓30g,冰片10g)取神阙穴为贴敷中心点,将贴敷点洗净擦干,将药物细末用温开水调匀成糊状,放置25×31cm敷料中心区域,纱布展开覆盖,药物范围约8×10cm,药物厚度约2mm,胶布固定纱布四周,贴于腹部,每4-6小时取下敷料及药物,5日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腹围、KPS评分、症状评分变化。结果:在腹围变化方面,治疗后腹围减少2.3±1.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消退Ⅲ级15例,腹水消退有效率50%;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后卡氏评分平均提高为:7.67±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症状评分减少平均2.3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治疗前后3个主要症状分别进行两两比较,三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以及有无皮疹、瘙痒、皮肤破溃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安全率为100.00%;在综合治疗满意度方面,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率为70.00%。最明显起效时间为2.40±0.89天。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可有效缩小腹围,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这种中医外治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采用中药外敷腹壁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以及“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