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使人类从蒙昧状态走向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书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数字出版物正在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但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对精神层面的交流提出更高的要求,纸质书籍的设计能够将书籍无形的内容落实到有形的层面上来,与人们进行精神上的互动,这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纸质书的核心所在。本文认为,对于一本书价值的判断,不仅仅只停留在内容上,而是通过感官对物质得到审美和精神上的体验,将书的内容落实到物质,从而上升至审美,让它在销售中营造卖点或是愉悦身心,进而让读者能够在精神上与之沟通,使其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读者在感官上的互动和在情感上的交流是对书籍价值的体现,这种方式是建立在人格化的途径上加以实现的,因此,本文从佛教六根思想的角度对感官体验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让纸质书籍长久地存在于市场当中并且提升书籍的整体形象。本文以书籍设计中的人格化为主要对象,以佛教中六根说的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类归纳、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为书籍设计的人格化寻找到了新的视角,建立了书籍设计六根说的理论体系,并从物质基础、审美感知、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与六根说中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维度将设计师与受众联系在一起,为今后的书籍设计提供参照和研究的方向。本文首先就书籍设计与六根说进行研究,先梳理出书籍装帧的物化属性和分析出书籍设计从物化属性到人格化的动态化过程,再根据《楞严经》对佛教中的六根思想进行总结,归纳出佛教六根中作为媒介的“六根”、作为物理物质的“六尘”和作为人的主观感识的“六识”,并对身体感官与佛教中六根互用的思想进行了分析,以上三点搭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的研究上,建立了书籍设计六根说的理论体系,从“六根”、“六尘”与“六识”的佛教思想角度分别与受众在接触书籍时产生的生理感受、物理层面和心理感识相对应,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出“六根”、“六尘”、“六识”是设计师与受众间关系的六个感官维度;在理论建立的层面上通过物质基础、审美感知以及精神文化与生命契合这三个层面分析书籍设计中人格化在六根说理论中的体现,并通过六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前期理论基础的梳理、理论体系的搭建和理论研究的论证总结出六根说体系下对受众情、景、境方面的影响,归纳出六根说体系带来书籍设计中的物化属性、审美艺术、精神人格的价值,也提出了对于设计师转识成智回归书籍、回归人性和回归设计的启示。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对书籍设计在人格化的探讨上提出新的建设性的思路和角度,充分展示纸质书籍作为物化载体带来的魅力,满足现代人们对于情感以及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让书籍设计对书籍本身的价值进行提升,提高整体纸质书的品质,为纸质书的明天带来更多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