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的缺失与保护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户籍身份是农民,却从事着非农劳动,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这就形成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一农民工。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受到了侵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和政策制度原因,又有政府和社会的原因,以及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农民工权益受损危害和影响很大,不仅严重侵害了农民工作为合法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他们的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已经成为备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既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稳定的政治问题。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农民工以国民待遇,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打破制度障碍,理顺城乡关系;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规范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及组织化程度。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是建设社会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纽带,是巩固工农联盟,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石。因此科学认识农民工合法权益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其权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社会现实,针对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缺失的现状展开研究,具体深入地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缺失的原因,以及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一些比较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利益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利益表达是其中的首要环节,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平衡,乃至整个政治体系的平稳运行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类利益表达问题开始显现,我国
学位
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中两大重要的部门法,他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竞争方面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也会出现矛盾。以知识产权滥用行为为切入点,在
苏联作为唯一能与美国对峙的超级大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解体,这让中西方政界学界的专家学者震惊的同时也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现在关于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是国内外理论工作者研
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当出口什么商品,对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政府和企业应当如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