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模式口历史街区作为京西古道的重要节点,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记忆。龙形大街、驼铃古道、法海寺、承恩寺、田义墓等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承载了模式口厚重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模式口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正逐渐湮灭,其文化记忆与特色传承岌岌可危。模式口街区虽然具有上述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遗产价值,但是近些年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变得脏、乱、差,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房屋的首选之地。2002年,模式口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制定了一版相关规划,其中确定了其保护区范围,还包括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土地使用规划、道路改造、周边环境景观分析等方面。虽然有较为详细的规划,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监管策略,该保护规划并未实施落地。2016年,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团队合作对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更新,围绕文物修缮、特色挖掘、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提升等问题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区渐进式更新发展。目前模式口尚在更新过程中,只改造了模式口大街及数条较为宽敞的街巷建筑立面、基础设施等,而内部的民宅建筑、街巷环境、基础设施等仍未开始改造。本文以对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的实地调研为基础,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关注2016年以前模式口街区未更新的原生状态,系统归纳了周边交通情况,历史资源分布,建筑风貌特色,习俗文化特色等,以此作为研究基础;第二阶段针对自2016年开始至2018年3月,在此期间对局部地块改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并指出更新后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为基础提出改造整体思路与规划方案,希望对模式口的持续更新提供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