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的组装、形态变化及分析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质而倍受关注。一方面它们广泛应用于如DNA、氨基酸、蛋白质、金属离子等各种检测;另一方面金属纳米材料可以组装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结构,组装后的纳米材料表现出特有的集体性质。本文探讨了高离子强度下卡托普利与金纳米棒的分子组装;利用球形金纳米颗粒的网状组装体实现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卤素单质对银纳米颗粒形态的影响及壳核结构的银纳米颗粒形成等四方面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药物卡托普利(Cap)实现了棒状金纳米颗粒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的组装。Cap分子一端为巯基,另一端为羧基。由于Au-S键很容易形成,所以Cap很容易修饰到金纳米棒的表面,同时由于羧基之间的氢键作用使得Cap分子两两结合在一起。正是Cap分子这种结构特殊性为金纳米棒组装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通过调节溶液的离子强度,可以使金纳水棒形成不同形态的组装体。低离子强度时,NaCl能减弱CTAB包被的金棒之间的静电斥力,导致金棒肩并肩组装;高离子强度时,大量的Cl-在金棒表面形成静电双分子层,使金棒逐渐分散,从而实现了金棒头碰头与肩并肩结构共存的组装体。这种高离子强度下金棒与卡托普利的分子组装也为其在化学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三聚氰胺诱导金纳米颗粒的网状组装。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巯基乙酸包被的球形金纳米颗粒,所制备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存在-COO-,同时调节三聚氰胺溶液的酸度,使得其分子中的-NH2以-NH3+的形式存在,因而两者混合时-COO-与-NH3+之间发生静电作用,金纳米颗粒组装成网状结构,溶液颜色逐渐由红色变为蓝色。据此,本文建立了一种三聚氰胺的色度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直观,成本低,用于检测合成样与实际样,结果均与权威机构报道数据一致。3.探讨了卤素对柠檬酸根包被的银纳米颗粒的形态影响。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SEM电镜等作为表征手段,证实在室温条件下,碘单质能够使银纳米颗粒发生强烈的融合作用,破坏其原有球形结构,同时生成碘化银。相比之下,溴单质无此现象,它只能引起银纳米颗粒聚集,但不改变其原有形态。进一步发现,向柠檬酸根包被的银纳米颗粒溶液中同时加入Cu2+与Br-,银纳米颗粒的粒径会明显增大,并仍然呈现良好的分散性。随着Cu2+与Br-量的增加,银纳米颗粒的吸收强度逐渐降低,且吸收峰的位置先红移后蓝移,最后在长波长处(约620nm)出现一个新峰,并在360nm形成一个等色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SEM电镜、能谱分析等表征手段,证明溶液中的Cu2+与Br可能形成了某种络合物。该络合物覆盖在原有银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了一种新壳核结构。
其他文献
实际生物和环境样品组成复杂、检测时基质干扰严重,故对实际样品的研究需采用高选择性的分离分析方法。使用特异性强的方法,将样品的分离与预富集-体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有很多优越性,针对不同分析物质发展高选择性的萃取吸附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生物和环境体系中存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糖苷和牛血纤维
本论文以香豆素类天然产物“Ocimarin”的全合成工作和负载双金属络合物SBA-15分子筛的应用以及改性活性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共分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要综述香豆素类
本文从甘草中提取了纯度较高的甘草苷,对甘草苷的纯度以及性质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合成了甘草苷铜配合物,有关研究内容如下:   1.筛选出甘草中甘草苷的提取条件是,原料与容积比为
光致变色材料在信息应用领域具有优良功能,包括信息的产生、检测、处理、存储等功能,成为新世纪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制备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聚合物/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复
近几年来,为了使纳米科技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人们探索对这些纳米尺度的粒子实行纳米以上层次的多尺度分级组装,从而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目标材料。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