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化感效应强弱与土壤内酚酸含量有关,酚酸在土壤中的滞留和积累都会对化感作用造成影响,为了探寻酚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轨迹以及原理,同时肯定微透析技术在植物生态生态研究领域的潜力,本文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种土壤,添加对羟基苯甲酸进入土壤内部,运用微透析技术与HPLC技术联用测定出对羟基苯甲酸的回收浓度,通过目标物质回收率,判断出化感物质(酚酸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实时动态,包括外源酚酸酚酸回收率变化,酚酸回收率变化轨迹及趋势,不同介质中的酚酸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回收率有显著差异。该差异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密切联系。结果表明:(1)外源酚酸在不同介质中的回收浓度有显著差异,石英砂中的外源酚酸回收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对于两次酚酸添加都产生较为剧烈反应;汉川土中的外源性酚酸回收率稍低于石英砂;进贤土中的外源性酚酸回收率持续处于低水平。(2)根据不同微透析介质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测定出两种土的土壤质地、pH、土壤密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碳量、游离氧化铁铝含量,结果表明汉川土与进贤土在土壤理化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外源酚酸在两种土壤中不同的动态轨迹和回收率变化。(3)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土壤密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游离氧化铁铝含量等主要影响着低浓度酚酸在土壤中的运动,通过土壤胶体的吸附将低浓度条件下的酚酸进行固定,使得低浓度酚酸在土壤中的回收率降低。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影响着高浓度酚酸在土壤中的运动,由于土壤物理吸附容量有限,在吸附容量饱和后的土壤中加入高浓度的500μg/ml的对羟基苯甲酸后回收浓度的缓慢降低主要是受土壤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通过降解和转化将一部分高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分解,但是微生物的反应时间仍待研究。(4)在去除土壤不同特性后发现,去除有机质汉川土的酚酸回收率无明显变化,去除有机质进贤土的酚酸回收率在物理吸附阶段有明显提升,在微生物降解阶段无明显变化;去除金属离子汉川土的酚酸回收率在整个透析阶段变化无明显规律,去除金属离子进贤土的酚酸回收率在整个透析阶段呈现升高态势;去除微生物汉川土和进贤土的酚酸回收率在物理吸附阶段无明显变化,在微生物降解阶段有明显升高。(6)酚酸加入土壤2h内,土壤吸附作用占主导地位,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处于次要地位。土壤理化性质对低浓度酚酸活动的影响主要是吸附,土壤的黏粒含量、粒径组成、有机无机物质、水分、pH、颗粒组成、金属离子影响着土壤对酚酸的吸附,土壤性质对酚酸吸附的影响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不存在单一的决定因素,土壤质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pH、金属离子含量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土壤胶体对酚酸吸附,这些因子共同影响土壤物理吸附能力,土壤吸附能力越强,吸附容量越大,后期受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影响越小。土壤因子对酚酸吸附之外,土壤中的微生物对酚酸物质有降解作用,微生物降解发生在土壤吸附能力饱和后,高浓度酚酸刺激微生物群落导致微生物对酚酸的降解。吸附和降解使得酚酸在土壤中很难稳定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化感物质研究时,应考虑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对化感作用的干扰。全文以微透析技术为基础,进行土壤环境下酚酸的研究,研究结果与前人一致,肯定了微透析技术在微土壤环境下的应用能力,同时建立一种新型的化感物质研究方法,为研究化感物质在土壤及植物根系微环境中的动态提供了方法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