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公司治理这一术语正式出现在英文文献中。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金融市场日趋完善,公司治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监管机构、经济学界、法律界和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各国传统文化、经济制度、市场环境、法律体系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在比较分析当前国际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具有活力的板块—中小企业板进行研究。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内部治理、外部治理等特点,将中小企业板公司分为家族主导型,法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6年底之前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体考察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三种不同治理模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位合一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对于三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法人主导型公司股权集中度比较分散,股权制衡度起到一定作用,且多采用股权激励,是比较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反之,家族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大股东决策家长化,其他股东对大股东制衡效果不明显,且都较少采用股权激励等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本文最后还指出目前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些治理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提高公司绩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