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响应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盾构法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目前盾构施工数值模拟方法的不足以及盾构施工引发地层变形研究存在的问题,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北京地下直径线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盾构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和地层变形规律,以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  (1)针对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隧道工程,详细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因素,改进了盾构施工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综合反映各种因素影响的盾构施工数值计算模型。  (2)采用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盾构掘进引起地层变形的发展过程可明显分为5个阶段,盾构通过阶段和盾尾脱出阶段的变形控制最为重要;盾构掘进引起地表沉降的纵向影响范围约为刀盘前方1.5倍洞径以及工作面后方2.5倍洞径;横向影响范围约为4倍洞径,隧道轴线10m范围内是主要影响区域;越靠近拱顶,地层变形越大,先行沉降越小;建筑间隙致使先前外挤的土体产生“回弹现象”,盾尾脱出时隧道两侧地层的水平位移值变小,地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盾构中心位置附近;隧道周围约1倍洞径范围内的地层应力重分布比较明显。本文分析论证了盾构掘进引起地层变形的三维扩散分布形态与规律。  (3)通过对比分析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选取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了其他现场监测数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不同地层条件下盾构掘进引起的沉降量有明显区别;盾构掘进过程中围岩压力和土压力计的读数历程可分为初始状态、注浆影响区、砂浆固结区、水土压力上升四个阶段;隧道周围地表有建筑物时,管片受力出现明显偏压。  (4)用Peck公式对不同监测断面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拟合,拟合精度参数R2平均为0.85、地层损失率VL为0.282%、沉降槽宽度参数K为0.457,验证了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符合Peck公式规律。
其他文献
复合地基较天然地基能提高承载力、控制变形,又比桩基经济,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其工作机理及变形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是在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主要用于临时性、暂设性的住宅体系。这种结构各个主要构件均采用螺栓连接,可拆卸、可重复使
本课题主要研究桩基础、地基土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影响的问题. 本文以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平台,在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大型薄壁钢简体结构的动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建筑节奏越来越快,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投标报价的时间期限也变得越来越短,像技术含量高的膜结构分包工程,有些可能在没有施工详图的条件下进行投标报
钢管混凝土结构凭借其力学性能优越、施工速度快,耗材少等优点在超高层及大跨度桥梁结构中应用日益广泛。钢管与其核心混凝土界面的有效约束是构件发挥其力学性能优势的关键,
可视化是计算机应用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方面。工程中通常要处理大量的数据,通过可视化能够实现数据与图形间的交互操作,计算结果更为直观的显示,从而提高准确度和效率。本文在结
密肋复合墙体是由截面及配筋较小的钢筋混凝土框格与内嵌轻质混凝土砌块组成的,其制作工艺决定了在混凝土肋与填充砌块的接触位置形成一个粘结界面,而目前这个界面性能仍然不明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震设计理念,该理论以提高结构性能为目标,其目的是使设计的建筑结构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因此系统的研究性能抗震设计理论
三峡库区是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该区堆积层滑坡发育,黄腊石、新滩、黄土坡、鸡扒子等巨型堆积层边坡均位于该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库水位从135米上升至175米,将导致一部分
对微粒特性的描述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和巨大的意义,70%的工业过程都会涉及到微粒的处理问题,在这些工业过程中,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即是混凝。预测混凝过程中粒子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