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勘探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了胡尖山—吴旗地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储层特征;根据岩性、电性、沉积韵律及区域标志层的分布,研究区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长61、长62、长63三个油层亚组。研究表明,各油层亚组顶面构造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表现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多个鼻状隆起。根据沉积相标志,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探讨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划分和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表明:胡尖山—吴旗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以极细粒、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少量的中-细砂岩、粉砂岩。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较差,总体上属低-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对储层非均质性和敏感性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砂岩粒度和主要孔隙结构参数,结合储层分类标准,将长6油层组储层分为Ⅰ类(好)储层、Ⅱ类(中等)储层、Ⅲ类(差)储层、Ⅳ类(极差)储层四种类型,本研究区储层主要以Ⅲ类(差)储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