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是医学和兽医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菌,给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调查研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耐药性、扩增Ⅰ类整合子分子流行病学对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耐药性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了从规模化养殖场分离鉴定的42株猪源沙门氏菌,19株鸡源沙门氏菌和48株猪源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先锋Ⅴ,氯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头孢唑啉13种药物的耐药率。根据NCCLS(2004)的标准判定其耐药性。结果表明:61株沙门氏菌和48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最高,在89.58%~98.36%,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超过80%;61株沙门氏菌和48株大肠杆菌中耐三种药物以上的菌株分别为56株和48株,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91.80%和100%。 据文献报道及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分析同源率及Primer5.0软件对Tm值、G+C含量、引物二聚体等进行分析,根据Ⅰ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Ⅰ类整合子的intI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Ⅰ类整合子;扩增出了相应基因片段并测序;61株沙门氏菌和48株大肠杆菌中分别有50株和32株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的检测率分别为:81.97%和66.67%。在检测出的56株多重耐药沙门氏菌中,有50株检测出了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9.29%,5株耐三种药物以下的沙门氏菌中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48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中有32株检测出了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6.67%。 对可变区的PCR扩增产物用Hinf1核酸内切酶进行了酶切,发现可变区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其酶切图谱相同,扩增片段长度不同的酶切图谱不同,说明相同长度的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相同。 对不同长度的可变区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Blastn在Genbank中对比分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本实验检测的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为:dfr1,dfrA1,dfrA7,dfrA15,dfrA17,aadA1,aadA2,aadA4,aadA5,CmlA和bla-PSE1,编码对链霉素-壮观霉素,甲氧苄啶,氯霉素和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