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维崧的词学观念及其创作实践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维崧可谓清朝词学开创之人,他在词学理论和词的创作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词学观,并施之以创作实践,以极具个性化的创作为清词中兴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清词的崭新风貌。但对于像这样一位在清初词坛起着重要作用的大家,目前大陆还缺乏相关研究专著,对陈维崧的研究还有值得深入的地方。因此,本文试图对陈维崧的词学观念和他的创作实践进行整体观照。本文首先总结归纳了陈维崧的词学观念。陈维崧虽然没有系统的词学理论,可是在他数量相当可观的词序和词跋中,在他主编的词选和他大量词作中,仍然鲜明地反映出他积极的独具特色的词学观。文体论方面,陈维崧推尊词体,主张以词存经存史;创作论方面,主张词穷而后工,主张以词通志,重视声律,认为词亦可以群;风格论方面,主张兼容并蓄,而尤推崇气势魄力。本文的发现在于:除了通常指出的陈维崧的词学观念之外,本文认为从创作形态体现出了陈维崧认为词亦可以群的观点。其次,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迦陵词的创作特色。由于此前学者对迦陵词题材的广泛、风格的多样化等已多有研究,故本文不再赘述,而主要针对学术界有所忽略的一些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讨,考察了其作品中贯彻的词学观念。第一,迦陵偏重自我形象的塑造。陈维崧词中对自我形象的塑造有直接刻画和借物代言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词中直抒胸臆,以“狂士”、“英雄”自许,展示其豪迈狂放、兀傲不群的个性。另一种是借历史人物代言,借对外物的刻画来衬托自己悲愤的英雄形象。陈维崧在词中反映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是以词存个人生活之史、个人命运之史,是实践他以词“存经存史”的理论和以词“通志”的主张,在词作中寄托个人感遇,以词言志言情,以自己的词作证明词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第二,迦陵偏爱次韵词的创作,迦陵词中次韵词数量大,方式多,他和友人的词作多采用次韵这种最难的创作方式。本节先论证了次韵词存在的合理性,接着分析了迦陵次韵词采用的三种类型:次前代词人韵、次当代词人韵、次己韵。并对其创作次韵词的原因和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次韵或成为迦陵向前代词人学习的途径,或成为一种社交媒介,或是迦陵心路历程的真实呈现。迦陵次韵词的产生,有清初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原因,也受到文人士大夫交往习惯的影响,以及自身条件和创作经历的影响。陈维崧的次韵词,反映出了他追求词的交际功能和群体性创作的文学倾向,体现了词亦可以群的词学观念。第三,迦陵注重词调和题序的使用。迦陵词调有“三多”:写词调本意词多;所采用词调多;多写豪放词调。陈维崧使用的题序,频率高、容量大,根据其功用可粗略分为三类:交代创作缘起,说明词作内容;叙事,敷陈一事或因事感发;抒情,铺垫词作的感情基调。从词调和题序的特点来看,他的创作在根本上与其“推尊词体”的词学观念是一致的。最后,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迦陵词作同其词学观念具有一致性,其词学观对词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陈维崧的词学观及创作对阳羡派词人和后世词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正>语文课,精彩常常缘于生成,意外总能收获惊喜!我在执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课时,深有体会。孩子们学得很欢,思维很活,课堂上"意外"不断,"精彩
注重教化与修身相互促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个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官方意识形态进入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官方教化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众多旨在促进青年大学生成
本文将对羌族刺绣图案的艺术特征进行描述与分析,首先分析现有羌绣存在的问题,将深层次剖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建设性的创新意见。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苏轼的文学创作即深受他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意境、风格、说理、修辞、用典、题材、文辞等不同角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经济实力、是否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果蔬产业集群作为果蔬产业发展的一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他一生多次出任封疆大吏,其中有一次就到了巴蜀地区,虽然他在巴蜀地区任职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在任上政绩卓著,赢得了巴蜀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他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市场的组成成分也越来越丰富,我国的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
屈原作为我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思想蕴涵了丰富的宝藏,前人对屈原的探索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让后人叹为观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屈原的哲学
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与转型时期。随着私有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产流转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宋代法律的复杂化、理性化与形式化与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