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重金属一般不能被生物降解,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中则很难清除,重金属超标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诱发各种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金属离子吸附性能和通过外加磁场可实现分离,避免二次污染的风险,其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见的磁性核主要有磁铁矿(Fe3O4),磁赤铁矿(γ-Fe2O3),镍铁氧体(NiFe2O4),钴铁氧体(CoFe2O4),锰铁氧体(MnFe2O4)等。其中,由于Fe3O4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低毒性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与研究,而Fe3S4作为Fe3O4的同构体,具有成本低、还原性强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重金属去除过程中。本文以Fe3O4和Fe3S4作为磁性核,再对其进行无机物或有机物的修饰,进一步提高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以铅为目标污染物,探究材料对水土环境中铅污染的去除效果。以六价铬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溶液pH、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吸附-还原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并将其负载于Fe3O4表面,得到复合材料Fe3O4@TiO2。通过XRD表征结果可得,在420℃条件下煅烧后所得TiO2为锐钛矿型。Fe3O4@TiO2对溶液中铅离子去除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Fe3O4@TiO2处理自制铅污染土壤7天时,总量移除率约30%,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提高残渣态比例,降低铅生物有效性。Fe3O4@TiO2处理铅镉复合污染土壤10天时,全量铅和镉分别降低41%和27%,有效态铅和镉分别降低33%和25%,可以实现快速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目标。(2)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新型Fe3S4和Fe3S4-CTABX复合材料,随着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投加量的升高,材料对Cr(VI)的去除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TAB的投加量为0.75g时,材料拥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对Cr(VI)的最大吸附量为330.03mg·g-1。在Cr(Ⅵ)还原过程中Fe(Ⅱ)和S(-Ⅱ)发挥主导作用。CTAB可以提高材料去除性能的原因主要是提高S(-Ⅱ)比例和材料的分散性。拟二阶动力学模型更适合解释Cr(VI)去除过程。对不同Cr(Ⅵ)初始浓度的吸附试验更吻合Langmuir模型。同时,在酸性条件下材料中Fe(Ⅱ)容易溶出,所以H+的存在有利于Cr(Ⅵ)的还原。(3)在本实验中,采用水热法在不同反应温度(18℃-200℃)下制备磁性材料Fe3S4。讨论了反应温度对Fe3S4纯度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190℃时,获得高纯度的Fe3S4。通过聚乙烯亚胺(PEI)的胺基与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羟基之间的交联反应将CMC-PEIx负载于Fe3S4表面得到新型磁性复合材料——Fe3S4@CMC-PEIx。当PEI的添加量为20g·L-1,Fe3S4@CMC-PEIX对Cr(Ⅵ)去除拥有最佳性能。最佳溶液pH值为2.0,Fe3S4@CMC-PEI20对Cr(VI)的最大吸附量为124.38mg·g-1。Cr(Ⅵ)去除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同时,讨论了 Fe3S4@CMC-PEI20对Cr(Ⅵ)的还原机制,随着pH的升高,主要的电子供体从Fe(Ⅱ)转向H+,同时C-O官能团对Cr(Ⅵ)的还原也具有协同作用,随后产生的Cr(Ⅲ)被-NH2通过螯合作用吸附在材料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