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是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偶然性、必然性、可变性5个特征。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管理学科,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安全保障。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的一系列过程。风险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为减少审计风险,必须全面、综合、系统地对形成审计风险的各因素进行控制。审计风险的管理是一种全员的、多因素的、全过程的管理。审计风险的概念是研究审计风险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尽管各国审计准则都对审计风险进行了规定,但角度、含义不一。审计风险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是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它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项目风险两方面,前者是指对审计职业界生存和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和环境的总和,后者是审计人员提出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风险的属概念,因此它具备了风险的一般特征。具体地说,审计风险的特征包括5个方面,即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风险损失的严重性、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风险管理主要有4个环节,包括风险确认和分类、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预防。这4个环节有不同的内容,相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审计风险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审计风险控制既包括审计事务所的风险控制,也包括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其中的内容是多方而的。审计风险控制的6个主要方面是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本文介绍了这6个方面的关键控制环节。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审计有着鲜明的特点,例如,国家审计机关隶属行政序列,双重领导,同时具有行政处罚权。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也进一步明确。根据我国国家审计执业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国家审计面临的风险有三个特点即:审计抽样风险大、审计报告风险大、审计处罚风险大。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途径主要是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素质,完善审计规范,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