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诚信这一传统道德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层面。当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实践表明,新世纪、新阶段,加强诚信建设愈发成为一项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讲究诚信的优良传统,先哲圣贤、诸子百家都阐述了诚信在评价人的过程中的作用。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更是新世纪大学生必备的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社会失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明显的反映。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受社会中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道德需求,甚至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程度越高,整个社会诚信程度就越好。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建立诚信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根本方法之一。研究方法是对某一或某几个问题研究的手段。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本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相结合,一般研究与特殊研究相结合,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文献分析方法是对已经发表的有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为深入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基础,依此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诚信教育研究已有不少观点和方法,但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的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首先通过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分析,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知、情、意、行”四点目标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和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接着通过探讨大学生诚信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弊端,分别就教育机制、教师示范作用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强调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是孤立的,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配合才能实现。诚信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活动,由于基础教育中诚信教育的缺失,就必须由高校承担起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责任,为学生进行诚信“补课”。希望本文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对日后高校进行生诚信教育时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