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白酒糟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法法建立了生长猪消化能、养分消化率以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模型,并根据动物法的实测值对仿生消化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论文主要由3个试验部分组成。试验一化学成分分析法建立白酒糟饲料猪消化能及养分消化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各化学成分对其消化能(DE)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探讨通过白酒糟饲料化学成分预测其消化能值以及养分消化率的可行性,建立白酒糟消化能及养分消化率的预测模型。试验测定了白酒糟饲料的表观消化能、能量表观消化率和干物质消化率,通过分析白酒糟的化学成分粗蛋白(CP)、粗灰分(Ash)、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总能(GE)与其表观消化能、表观能量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的相关关系以及通径分析的结果,筛选出最佳预测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表明:纤维是预测饲料消化能和养分消化率的主效应因子。其中,粗纤维是预测白酒糟表观消化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的最佳预测因子,中性洗涤纤维是预测白酒糟干物质消化率的最佳预测因子。本试验建立的白酒糟表观消化能的预测方程为:DE=16.128-0.370 CF-0.093 ADF+0.131 NDF(R2=0.937,RSD=0.69,P<0.01);能量表观消化率的预测方程为:dE=105.280-2.085 CF(R2=0.948,RSD=3.14,P<0.01);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预测方程为:DMD=13.842-0.216 NDF+1.051 NFE(R2=0.801,RSD=3.92,P<0.01)。试验二化学成分分析法建立生长猪白酒糟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各化学成分对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的影响,探讨利用白酒糟各化学成分预测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可行性,建立白酒糟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模型。试验测定了8种白酒糟中赖氨酸(Lys)、蛋氨酸(Met)、亮氨酸(Leu)、色氨酸(Trp)、缬氨酸(Val)、精氨酸(Arg)、苏氨酸(Thr)标准回肠消化率。通过分析白酒糟饲料各种化学成分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与赖氨酸(Lys)、蛋氨酸(Met)、亮氨酸(Leu)、色氨酸(Trp)、缬氨酸(Val)、精氨酸(Arg)、苏氨酸(Thr)标准回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筛选出最佳预测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表明:粗脂肪为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最佳预测因子,粗蛋白质为精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最佳预测因子,酸性洗涤纤维为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最佳预测因子。试验推荐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预测模型为SMet=107.908+15.787 EE-6.481 GE+0.570 ADF(R2=0.883,RSD=3.80, P<0.05);推荐精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预测模型为:SArg=-95.525+13.722 CP-0.659 Ash-1.305 ADF(R2=0.953,RSD=3.88,P<0.01);推荐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预测模型为SThr=23.727+2.065 ADF-1.265 NDF-0.389 Ash+0.327 CF(R2=0.955,RSD= 1.96,P<0.05)。试验发现,利用化学成分能否成功构建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预测方程与饲料中氨基酸水平,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大小有关。试验三仿生消化法测定白酒糟消化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可行性研究本试验旨在探讨仿生消化法的可行性。试验通过仿生消化法测定了9种白酒糟的仿生消化能(IVDE)、仿生能量消化率(IVdE)、仿生干物质消化率(IVDMD),并与动物试验测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仿生消化能值、仿生能量消化率较动物法测定值相差0.5~5.14 MJ/kg、1.12~31.11%,仿生干物质消化率值是动物法测定值的1.49-2.58倍。仿生消化法测定值与动物试验测定值差异较大,许多试验参数仍需进一步完善。本论文成功构建了白酒糟饲料化学成分与表观消化能、养分消化率的线性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饲料化学成分法预测有效能值的可靠性。试验采用化学成分构建几种限制性氨基酸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差。只有少数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能够成功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利用这种方法是否能有效预测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仿生消化法测定结果虽然精确性较好,但与动物法测定结果相差较大,采用此方法预测白酒糟这类纤维含量较高的单一饲料原料,许多模拟参数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