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增长方式从本质上说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核心,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间结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川渝地区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西部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工业发展迅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渝经济区的提出对川渝地区工业结构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抓住经济区成立这一机遇降低川渝地区间工业结构冲突性,实现两地工业协同发展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川渝两地之间工业结构冲突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前人对产业结构冲突的相关研究,并梳理研究所需理论,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2)分析当前川渝地区工业发展总体情况、工业化阶段及其工业结构特征,了解川渝地区工业结构现状。(3)根据结构冲突的评价标准选用合适的衡量指标,分别从川渝地区工业门类、工业细分行业、产品结构三个层面对川渝地区工业结构冲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析其成因,为降低川渝地区工业结构冲突性,促进工业协同化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川渝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两地同处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结构特征十分相近。(2)川渝两地工业门类结构差异缩小,行业聚集优势弱化,分工水平下降;结构冲突性处于非平稳状态,但整体处于正常水平。(3)川渝地区工业支柱行业结构相近,行业间分工水平下降,行业间冲突性整体较弱。(4)川渝两地工业产品结构差异性大,冲突问题不明显,但冲突性增大趋势明显。(5)川渝地区工业结构冲突性总体处于正常水平,结构冲突性呈工业门类—工业细分行业—工业产品结构依次递减趋势。工业结构冲突问题的存在对川渝地区开展多方面、宽领域、高层次的经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相关以下对策建议:(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产业协作与配套。(2)强化制度合作与创新,实现区域政策一体化。(3)优化工业分工与布局,实现产业融合。(4)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结构协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