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禽流感病毒(AIV)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亚洲广泛流行,不仅给家禽业带来巨大的危害,还可以跨过宿主屏障感染人,在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结合目前流感病毒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选取mCherry荧光基因和NanoLuc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V/2008)的NS基因进行改造,分别构建携带mCherry和NanoLuc报告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30097、31672586、U1501212);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B02021800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3422);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42); 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病毒(AIV)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亚洲广泛流行,不仅给家禽业带来巨大的危害,还可以跨过宿主屏障感染人,在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结合目前流感病毒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选取mCherry荧光基因和NanoLuc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V/2008)的NS基因进行改造,分别构建携带mCherry和NanoLuc报告基因的重组H9N2亚型AIV,前者用于建立快速筛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方法,后者通过生物发光成像的方法实时监测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感染动态过程。NS基因能编码NS1蛋白和NEP蛋白,首先分别扩增编码NS1蛋白和NEP蛋白的基因序列,在NS1基因序列后面分别插入mCherry和Nano Lcu报告基因序列,报告基因序列与NEP基因序列中间连接着能被蛋白酶识别切割的PTV-1 2A肽序列,构建NS基因重组质粒,然后通过反向遗传技术获得VK627-mCherry与VK627-NanoLuc重组病毒。在SPF鸡胚传代中,收集的4代病毒液都能检测到报告基因;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病毒NS1蛋白和报告蛋白以融合的形式表达;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重组病毒mCherry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重组病毒的增殖曲线测定结果发现重组病毒的复制能力与亲本毒株相近。前期试验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出携带mCherry和NanoLuc报告基因的重组H9N2亚型AIV,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复制能力,而且能表达具有活性的报告蛋白。VK627-mCherry重组病毒感染MDCK细胞后,加入已知有抗流感作用的药物利巴韦林,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重组病毒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当利巴韦林药物浓度达到50μM时,观察到重组病毒荧光完全消失,结果表明可根据重组病毒的荧光情况快速筛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VK627-NanoLuc重组病毒通过滴鼻感染小鼠后,从小鼠眼眶注射NanoLuc荧光素酶底物,置于活体成像仪观察,活体小鼠的胸部可检测到生物荧光信号,荧光强度与感染剂量相关,随着感染剂量的升高,在小鼠体内检测到的荧光强度越强,并通过生物发光成像这方法实时监测了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感染动态过程。将VK627-NanoLuc重组病毒PB2蛋白627氨基酸位点由K突变成E时,在小鼠胸部检测到的生物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同时发现对小鼠的致病力也显著下降,与已知流感病毒PB2蛋白627氨基酸位点对小鼠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携带NanoLuc报告基因的重组病毒也可用于快速评估影响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或致病力的关键位点。综上所述,携带mCherry荧光基因的重组病毒为筛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一种快速检验的方法,对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筛选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携带NanoLuc荧光素酶基因的重组病毒在小鼠体内成像的应用能实时监测流感病毒在机体的分布情况及感染动态过程,对流感病毒感染、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VK627-mCherry与VK627-NanoLuc重组病毒为流感病毒的研究补充了一种可视化工具。
其他文献
可逆图像水印技术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水印信息隐藏在载体图像中,并且实现水印信息及原始载体图像的无误恢复。可逆图像水印的目标是在无误提取水印信息及无损重构原始载体图像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小的失真嵌入尽可能多的水印信息。但是嵌入的水印信息越多,导致的失真会越大,因此需要在嵌入容量和嵌入失真之间找到一种良好的折中。为此,众多的研究者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基于预测误差扩展-直方图平移
随着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可再生的木质纤维为原料,制备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质基化学品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以[BMIM]Cl离子液体为溶解体系,分别以α-纤维素、木聚糖为原料,在溶解状态下引入功能化改性官能团与其他材料,制备了磺化纤维素凝胶、磁性磺化纤维素微球以及木聚糖基功能化修饰微球,考察了这几种吸附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吸附Cu2+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的机理
人造板、胶粘剂、涂料、壁纸等室内装饰材料释放出的游离甲醛与异氰酸酯等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因此,研究能够高效检测这类物质的方法,在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与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甲醛与异氰酸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样品预处理复杂、准备工作繁琐、检测设备昂贵且难操作、测试周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口感鲜美,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但荔枝货架期极短,不耐储藏,一般将其加工成罐头以延长货架期,通常在该过程中使用常规热处理,导致荔枝果肉营养与感观质量下降。超高压处理可解决上述问题,但超高压协同其他处理对软包装荔枝罐头的杀菌效果及动力学模型、贮藏间质期构和组织形态的变化、超高压处理后荔枝果肉褐变的机理等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
本论文以紫果西番莲种籽为原料,以类黄酮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西番莲种籽中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对提取的类黄酮粗提产物进行纯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等指标评价纯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氧化损伤小鼠模型,评价纯化产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利用显色反应、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液相质谱联用等方法对种籽中类黄酮成分构成进行了推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藻毒素与真菌毒素均为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Cs)是水体污染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肝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赤霉烯酮毒素(ZEN)则是谷物与饲料在生长、贮藏、加工过程中污染广泛存在的三种真菌毒素,具有极强的免疫毒性和致癌作用。本文针对这几种毒素构建了免疫学的检测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分立式光电免疫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该传感器
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山药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活性等生物活性。加工过程中山药极易发生褐变,目前山药护色方式主要采用含硫护色,然而这种护色方式存在硫残留超标从而威胁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山药多糖的结构和活性。本文以铁棍山药为原料,提出并优化乳酸芽孢杆菌发酵液山药护色工艺,以替代传统的含硫护色方式,并对比两种护色方式对山药相对褐变度、多糖得率与结构、多糖体外免疫活性及其对DSS诱导的急
大豆因其蕴含丰富的油脂和易被人体吸收的植物蛋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大豆易被感染病虫害,其中,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普遍发生的大豆病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花叶病毒SC18株系是南方大豆产区分布广的优势株系,但其抗性遗传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更好的防控SC18在我国南方大豆产区的流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SC18株
2021年9月,国网湖南湘潭供电公司与群力村村委会、韶山盛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莲城电工"整村定制服务合同。这是该公司"莲城电工"整村定制服务的第一单。"莲城电工"是湘潭供电公司试点推出的为客户提供表后用电服务的互联网产品,以"数字韶山"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给经认证的社会电工提供职业骑手式的就业途径。今年,湘潭供电公司又推出"莲城电工"整村定制服务。
乳酸菌可以在动物体内进行定植并且具有突出的生理功能作用,对胃肠道正常菌群的改善,提高畜禽饲料的转化率,继而增加肉料比。我国是肉类食品的消费大国,在畜禽日常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改善畜禽肉类的品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障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质粒稳定性在微生物遗传工程研究和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构建稳定的LAB载体才能达到LAB疫苗面市的目的。目前,已经有许多的乳杆菌质粒已被测序、并用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