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香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或拟沉香属(Gyrinops)植物受到外界的人为或自然伤害后产生的一种含有树脂的芯材。沉香植物A.crassna产生的沉香为柯拉斯那沉香,是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交易的四大沉香之一,主要分布于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迄今为止,对柬埔寨产地沉香的化学成分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次选用柬埔寨野生柯拉斯那沉香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中的倍半萜化学类成分,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部分生物活性筛选,以期发现结构新颖、生物活性较好的潜在单体化合物。为沉香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次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结合目标化合物倍半萜的极性和文献查阅对倍半萜进行有目的的分离纯化。利用多种现代谱学方法(1D NMR、2D NMR、IR、UV、HR-ESI-MS、OR、CD计算)以及与文献波谱数据比对,同时,结合单体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本次实验从柬埔寨野生柯拉斯那沉香中共分离了2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H-9(10)-ene-11,12-epoxy-8-oxoeremophilane(1)、7β-H-9(10)-ene-11,12-epoxy-8-oxoeremophilane(2)、neopetasane(eremophila-9,11-dien-8-one)(3)、jinkoh-eremol(4)、11-hydroxy-valenc-1(10)-en-2-one(5)、诺卡酮(6)、(rel)-4β,5β,7β-eremophil-9-en-12(7)、7(11)-epoxyeremophil-9(10)-en-8-one(8)、11-hydroxyeremophil-6(7),9(10)-dien-8-one(9)、eremophila-9-en-1α,8β,11-triol(10~*)、methyl 2-(8S~*,8a R~*)-4a-hydroxy-8,8a-dimethyldecahydronaphthalen-2-yl)acrylate(11~*)、(4R~*,5a S~*,6S~*)-5a,6-dimethyl-4-(prop-1-en-2-yl)-5,5a,6,7,8,9-hexahydrobenzo[d]oxepin-2(4H)-one(12~*)、(1R~*,4R~*,5R~*,7R~*,10S~*)-agarospir-1,10,11-triol(13~*)、baimuxifuranic acid(14)、(7S,9S,10S)-(+)-9-hydroxy-selina-4,11-dien-14-al(15)、(7S,9S,10S)-(+)-9-hydroxy-selina-4,11-dien-14-al(16)、2-(2-苯乙基)色酮(17)、5-羟基-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18)、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19)、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0)、4-(3,4-dimethoxyphenyl)butan-2-one(21)、dihydroferulic acid ethylester(22)、ethyl 5-(4-methoxyphenyl)-3-oxopentanoat(23)、(+)-3-hydroxy-1,5-diphenyl-l-pentanone(24)、1-hydroxy-1,5-diphenylpentan-3-one(25)、1,5-bis(4-methoxyphenyl)pentan-3-one(26),其中包括4个新化合物(10~*-13~*),其余22个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15为1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6为1个2-(2-苯乙烯基)色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7-20为4个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21-26为色酮类化合物的代谢前体类化合物。化合物2-16和18-26均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鉴定。采用传统的Ellman法对分离纯化的化合物1-26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7、11~*-13~*、20均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活性相对较好。采用常见的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全部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化合物18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采用LPS诱导RAW264 7细胞释放NO的模型对部分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10~*、12~*、14、15、20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活性。本次研究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结构新颖的倍半萜(10~*-13~*),说明沉香中仍有发现新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可能;还首次分离鉴定了一系列的色酮的代谢前体(21-26),为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鉴定的成分以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为主,说明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与其他品种沉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致的。本次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分离鉴定的26个化合物基本均无细胞毒活性,这为沉香在熏香和化妆品行业中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大部分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1-3、7、11~*-13~*)或抗炎活性(3、10~*、12~*、14、15),为沉香的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说明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沉香中生物活性较好的潜在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综上,本次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柬埔寨沉香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也为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品质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