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零能耗建筑作为一种较新的建筑节能综合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被动式房屋的超低能耗技术体系中,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成为近零能耗建筑节能效果的关键点所在,也成为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重要部分。建筑围护结构是多层多孔结构,在室内外温差和水蒸气分压力差的作用下进行热传递和湿传递,这是一个典型的热湿耦合迁移过程。当材料的孔洞中充满湿空气、液态水或冰时,将直接影响材料的热工性能。湿分透过墙体进入室内形成潜热也会影响建筑物的内部环境和能源消耗,然而在目前常规的热工计算和能耗分析中并未考虑湿传递过程。本文以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和分类、技术指标以及建筑方案设计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近零能耗建筑实地调研,查阅相应建筑数据,研究地处沈阳的近零能耗示范建筑。针对热湿耦合综合作用下近零能耗建筑的保温墙体,选取严寒和寒冷地区五个典型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和北京的三种建筑材料EPS、岩棉、聚氨酯进行模拟分析。利用热湿能耗模拟软件WUFI-PLUS使用只考虑围护结构热传递的CTF算法和动态传热系数下考虑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的HAM算法分别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和哈尔滨近零能耗建筑的室内舒适性情况和建筑能耗进行分析,计算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包括室内温湿度及其波动情况、墙体表面辐射强度等),分析高效保温、高密度人群环境下潜在过热问题,对不同保温体系动态湿传递对建筑能耗、室内热湿环境影响和室内热舒适性影响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作用对全年供冷、供热能耗、全年建筑总能耗、室内相对湿度情况影响明显,应在空调设备、空调系统选型和环境预测分析时加以考虑,否则会造成空调系统能效下降或达不到控制要求等经济浪费,保证PMV值在-0.5—0.5之间,保证室内舒适性。设定国内建筑材料的热湿物性参数,模拟分析近零能耗建筑能耗,热湿耦合作用对建筑全年能耗的影响,能耗在冬季最大差异为9.23%,夏季最大差异为5.37%,HAM算法下总能耗减少3%-9%,能耗影响明显;考虑热湿传递后,在沈阳地区PPD-PMV平均值为12.67%-0.48,在高人员密度下PPD-PMV平均值达到30.73%-1.27,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和室内温度温度差小于5℃,三种围护结构建筑室内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比例分别由57%、56.89%、56.32%降低至3.7%、6.02%、2.98%,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十分明显;准确进行围护结构热工分析,对实现建筑节能,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