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黄花菜为百合科萱草属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日本,欧美已广泛栽植应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其花被片6枚,淡黄色,单株花茎着花6-9朵;花期5-8月,芳香;果实椭圆形蒴果,果期6-9月,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应用潜力的植物种类。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绿色草原牧场”野生种及引种至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苗圃的北黄花菜为研究对象,对其繁殖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研究了北黄花菜的种群生境、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开花物候及传粉机制、生物量及营养物质分配、种子萌发过程特性等相关内容。研究结果表明:(1)北黄花菜在4类样地中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羊草+野古草+杂类草、针茅草+杂类草、羊草+杂类草、山杏+针茅草+杂类草。伴生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羊草、野古草、针茅草、狗牙根、芒草、甘草、野韭菜等。(2)北黄花菜单株花期2~18d。第14d出现开花高峰期。单花持续1-2d。开花1h后花药开裂,花粉具活力,开花前1~2d部分柱头具可授性,因而认为北黄花菜为雌雄同熟。北黄花菜花粉为单粒花粉,外壁具清晰网状雕纹,网眼中具颗粒状次级雕纹。柱头三角型高于雄蕊,有大量的柱状凸起,认为北黄花菜为虫媒传粉植物。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1838。综合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北黄花菜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北黄花菜花期集中于6月,种群花期持续27d。单株花期长度与开花数、座果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始花时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开花数与座果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访花昆虫12种,主要传粉昆虫5种,分别为黑带食蚜蝇、夏厕蝇、黄钩蛱蝶、三突花蛛及拟黑多刺蚁。其中黑带食蚜蝇单花停留的时间最长,访花频率最高,黄钩峡蝶停留时间最短。(4)北黄花菜在座果期总生物量、叶的生物量、根的生物量最大。营养生长期根的生物量大于叶,植株对氮和钾的需求量最大:花期和座果期叶的生物量要大于根,叶对磷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休眠期根的生物量显著大于叶的生物量,总含磷量最大,根的含氮量和含钾量要高于叶。生长初期对氮和钾的需求量较大,生物量在座果期积累最快,花期和果期的叶的生物量积累要大于根。(5)储藏年限不同的北黄花菜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储藏越久种子萌发率越低。储藏2年和储藏0年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整体趋势保持一致,当年种子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初始含量较大,酶的活性也存在差异。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α-淀粉酶活性呈现抛物线型,CAT、SOD、POD酶的活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