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叠合楼盖是一种先进的楼盖结构,符合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针对传统叠合楼盖预制板刚度小、施工复杂、易出现错台现象等缺点,在现有研究成果上,课题组发明了一种带可拆桁架肋叠合整体双向楼盖,楼盖由预制薄板和后浇混凝土组合而成,预制薄板底设有桁架肋,在施工时起支撑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课题组发明的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静力性能进行了两阶段试验研究与分析,对该类楼盖的设计和施工建议提出了相应方法。进行了2块不同配筋形式的新型叠合双向楼盖和1块现浇双向板的静力加载试验。对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施工阶段进行了模拟加载试验,预制板在未设支撑的情况下,测得了预制板的挠度和裂缝分布,并与规范限值作为比较。对三块试验板进行了使用阶段模拟均布加载,测得了三块试验板的挠度、应力、裂缝宽度及分布情况,然后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新型叠合双向楼盖与现浇双向楼盖在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上的区别,并依据叠合双向楼盖的最终破坏形式,分析了最终的塑性绞线,推导了这类叠合双向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桁架肋在新型叠合双向板的施工阶段起支撑作用,可承担施工活荷载和恒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不另设支撑;新型叠合双向板与现浇双向板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基本相同,开裂荷载较现浇双向板提前;与现浇双向板相比,新型叠合双向板中叠合层和预埋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楼板的整体性,但影响不大;在相同的配筋面积情况下,预制板内采用细钢筋可以提高叠合双向板的抗裂性能;在使用阶段,自然粗糙面加划痕的构造措施能够较好的保证叠合面的抗剪能力,预制底板和后浇层可以较好的共同工作,粘结性能良好。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和塑性铰线法对叠合板和现浇板进行了理论计算,根据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当试验前期试验板还处于弹性受力的时候,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接近,而当楼板进入弹塑性阶段后,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大。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叠合双向楼盖的特点,推导其短期刚度公式,然后给出了相对应的挠度公式。依据试验楼板最终的主裂缝分布,画出了最终的塑性铰线,然后根据塑性铰线法推导出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公式,根据其算出的理论值与试验值作比较,发现塑性铰线法计算的结果要大25%左右。根据试验结果显示叠合双向楼盖采用自然粗糙加划痕的叠合面可以满足抗剪能力。最后,依据相关规定和新型叠合双向板的特点,对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