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绘图技术(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制作的三维动画长片电影,成为CG动画的开创者和绝对的领头羊,并因此一跃成为动画文化产业的巨头之一。皮克斯生产的动画长片电影,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业内评价都全面获得成功,更在国际斩获很多大奖,甚至连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奖都是因皮克斯而设立。皮克斯动画长片在整个动画界甚至国际电影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声誉与利益双丰收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和关注。皮克斯的动画究竟有什么魔法使得它可以部部经典?皮克斯动画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它是否具有惯常的风格式和明显的叙事策略使得全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文化以及年龄的受众都追捧不已。在国产动画片高度繁荣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美术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等经典作品相继问世,得到了广泛好评。时间来到八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经典之作,剪纸工艺与水墨艺术结合的动画作品《猴子捞月》,在国内外均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同时期的日本动漫经历了启蒙期与探索期之后来到了成熟期,1984年由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坐镇的吉卜力工作室创作了手绘动画长片《风之谷》,将日本幼年、少年化的动画受众群,扩展到了青年。与此同时,美国动画作品开始进入中国,经典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如米老鼠和唐老鸭、汤姆和杰瑞等。但这些一系列的发展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和进步,基本处于停滞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动画及其衍生品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划分为亚文化的一部分,无法与低龄、幼稚、非现实脱开关系。这个时期,皮克斯动画成为了一缕清风,为整个动画市场做出了尝试。1995年《玩具总动员》(Toy Story)上市,风光一时无两,皮克斯的招牌开始成为优质的典范,皮克斯出品的动画长片也开始成为质量上乘的保证。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皮克斯已上映的15部动画长片进行梳理,旨在通过文本结构特征的角度进行探索,对皮克斯的动画长片成功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基本立意,对于选题的理解和把握,对于研究对象皮克斯公司的基本发展、社会评价和影响,以及其其生产的15部动画长片的基本情况予以介绍,同时还包括一些研究方法、创新亮点。第二章是对成人元素和儿童元素的探讨。皮克斯动画既吸引了儿童受众群体,也吸引了大量成人观看,在年龄跨度上非常之大。本章拟从成人元素儿童化、儿童元素的成人化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皮克斯如何做到驾驭年龄差别很大的受众群体。第三章是对感情线索的研究。探讨了亲情线索当中的自我意识、个体成长、家庭凝聚和情感依附;友情线索中的价值观重合,求同存异的矛盾解决方式;爱情线索中的表现手法。第四章研究了角色特征。首先是对主角特征的研究,主要从身份选择,个人缺陷和领导者角色三个方面展开。其次是对配角特征的研究,主要从配角的主角化、配角自我意识觉醒以及盲目的崇拜三个方面展开。再次对反派角色进行研究,主要从反派角色的出厂和在故事当中的成长为主要方面。第五章研究了剧情结构。通过对比好莱坞模式的三幕架构,从高潮展开、故事呈现以及后半程剧情推演等方面进行分析,另外,将影片中的角色生死作为参照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这类影片在剧情方面的特征。第六章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