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论蔚县民间剪纸的当代走向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蔚县剪纸是生长于中国传统文明下的蔚县地域文化中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二百年前,蔚县剪纸艺人借鉴中国绘画技巧、吸收杨柳青年画和武强木板年画的形式、结合当地刺绣花样用的刀雕手艺、引进西方先进的合成染料逐渐形成了蔚县剪纸的艺术特点--“雕刀雕刻、品色点染”。在一百五十年的发展中,蔚县剪纸经历了奠定特色、确立地位、改革创新三个发展时期,完成了以翎毛花卉、戏剧人物、脸谱三大题材为主的多样化题材的构建,涌现出了王老赏、周永明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剪纸大师,奠定了蔚县剪纸在全国乃至世界剪纸领域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剪纸可以叫做传统蔚县剪纸。 二十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古老中国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带给蔚县剪纸新的发展契机,进入了蔚县剪纸的新时代。当代蔚县剪纸已经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规模,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当代剪纸首先继承了传统剪纸艺术的特色并且精益求精,题材更加完备,颜色更加鲜艳。另外在对传统蔚县剪纸艺术不断完善的同时,当代的蔚县剪纸还善于借鉴西方元素进行新的开拓。这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当代蔚县剪纸的两大流派:传统派和现代派。虽然传统派剪纸依然占据着蔚县剪纸的主流地位,但现代派剪纸在题材、色彩、造型以及应用上表现出的个性也十分引人关注并且深受市场欢迎。这种反传统的新变引起不少艺术家、评论家的担忧,他们担心承载中华文明的蔚县剪纸在走向西化,这样发展的蔚县剪纸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蔚县剪纸。这种忧虑有一定的道理但蔚县剪纸发展中出现的这一新动向却不可能因某些人的担忧而被轻易抹杀,因为它是蔚县剪纸在新环境,即中国传统的地域文明与西方的现代文明相碰撞融合下的一种积极调整,具有不可避免性。通过对传统蔚县剪纸的传播史、题材发展史的研究可以看出,蔚县剪纸的发展在自己的“轴心时代”里形成特色的同时也面临着僵化的危险,环境的变化促使其吸收新手法、新形式来适应新生活,这是蔚县剪纸自身发展及其自足完善的表现。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蔚县剪纸的生产、销售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以谋取利益最大化,消费影响着蔚县剪纸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作为剪纸艺术品的接受者或消费者其知识水平、审美水平的提高都在影响着剪纸艺术的创作。蔚县剪纸从适应蔚县文化中来,必然到适应新文化环境中去。 蔚县剪纸的发展变化还引发了文化与美学意义上的思考。当代蔚县剪纸的题材在继承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古装仕女、飞天、杰出人物肖像、乡村风景,甚至是圣诞老人和天使等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应有尽有。当代蔚县剪纸尽管与传统剪纸的题材产生了疏离(尤其是现代派),但二者的精神实质却是相通的,即当代剪纸在写实风格加强的同时同样寄托着老百姓的情感愿望,传达着民众的心理渴望,是对人们情感缺失的补偿,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得到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得到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慰问品。当代蔚县剪纸在色彩选择上不再以传统的“蔚三色”--红绿黄为主,不再过分追求红火热闹的五彩斑斓,而是或选择回归早期剪纸艺术的红色、或选择写实性强的彩色、或借鉴西方版画或油画色彩以黑白等暗色为主,这种色彩运用与体现农民及民俗审美情感的色彩有很大不同,它体现了一种文人化的思想情怀,也是蔚县剪纸逐渐雅化的一种表现。同时在造型上的打散化设计,如肢解状、拼凑状和局部扩散状,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特征,使蔚县剪纸朝着单纯的审美方向发展。探讨蔚县剪纸发展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与美学意义是我们更好认识蔚县剪纸的一条途径。 在不同文明间的互相渗透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蔚县剪纸是必要经受多方面的考验,多元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必然带来蔚县剪纸的多元化发展空间。蔚县剪纸的传统派和现代派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并行不悖。
其他文献
建筑是一种借助内外空间形态来表现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审美追求和哲学理念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受到挑战,建筑也不例外,世界各国都在提
埃德加·瓦雷兹(Edgar Varese,1883-1965)作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革新性的作曲家,是新音乐的先驱者,也是电子音乐的开拓者,为20世纪先锋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瓦雷兹的
期刊
1998年,国务院宣布取消“福利分房”,把住宅变成商品推向市场,房地产开始作为一个独特的行业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购房逐渐成为老百姓所关心的日常问题。居住文化作为人们在特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