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不良转归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qi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最低级别病变,约30%会发生持续或进展为更高级别病变甚至癌变,积极寻找导致CINⅠ不良转归的影响因素,对阻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膳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暴露频率最高的因素,研究提示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可通过单碳代谢、细胞代谢和氧化损伤等途径参与癌变过程,但是,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在宫颈低度病变恶性转归中的作用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不同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转归的影响,并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评估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转归影响的交互效应,同时,以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这一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因素分层,揭示水溶性维生素与HPV感染的联合作用,以期为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转归的病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从膳食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宫颈病变发生的决策开拓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建立的已婚妇女队列中,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CINⅠ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随访时点为第6月、12月和24月。在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因素等基线资料的同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分型检测,采用食物频数问卷(FFQ)调查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情况,确定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暴露水平。于随访的不同时点均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与基线时CINⅠ的状态比较判定CINⅠ患者的逆转、持续和进展情况,观察终点为CINⅠ进展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或宫颈癌。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统计描述与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进行分类资料率的比较;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转归的效应指标RR、AR及ARP;应用GMDR模型评估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转归影响的联合效应。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及随访情况:564例CINⅠ妇女的平均年龄为50.0岁,以50~59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婚、被动吸烟、月经规律、多产和无家族肿瘤史占比较大。第6月、12月和24月的随访率分别为86.5%、84.9%和80.5%,随访与失访组妇女人口学特征均衡可比。2.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不良转归的影响:在为期两年的随访中,低水平的叶酸、VB2、烟酸、生物素和VC在不同随访时点均显示对于CINⅠ持续/进展具有促进作用(P<0.05);第6月和12月时,VB1和VB6低水平对CINⅠ持续/进展也有促进作用(P<0.05)。进一步采用四分位数法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叶酸、VB2、VB6、烟酸、生物素和VC摄入水平的降低,CINⅠ持续/进展的风险于各个随访时点均逐渐升高(P<0.05)。将整个随访过程中相对危险度RR≥1.5的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叶酸、烟酸和VC纳入GMDR模型进行交互效应分析后发现,在为期两年的随访中,叶酸、烟酸和VC组成的3阶交互模型为最佳模型,置换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HPV感染状况下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CINⅠ不良转归的影响:考虑到高危型HPV(HR-HPV)感染,尤其是HPV16感染为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因素,本研究进一步以HR-HPV和HPV16感染状况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两年的随访中,无论有无HR-HPV感染,叶酸和烟酸低水平均可促进CINⅠ的不良转归,HR-HPV阴性时,VB2和VC也可促进CINⅠ持续/进展;无论HPV16感染与否,叶酸低水平于各随访时点均可促进CINⅠ不良转归,HPV16阴性时,叶酸、VB1、VB2、VB6、烟酸、生物素和VC低水平均可促进CINⅠ恶性转归。结论:1.整个随访过程中,在第6月、12月和24月时,研究对象的随访率逐渐降低,但均大于80%,在访组与失访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在各随访时点均无显著差异。2.低水平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叶酸、VB1、VB2、VB6、烟酸、生物素和VC可促进CINⅠ持续/进展的发生,随着其摄入水平的降低,CINⅠ不良转归的风险呈逐渐升高趋势。水溶性维生素叶酸、烟酸和VC低水平可联合促进CINⅠ恶性转归。因此,提高CINⅠ妇女水溶性维生素叶酸、VB1、VB2、VB6、烟酸、生物素和VC摄入,特别强化CINⅠ患者叶酸、烟酸和VC的摄入对促进CINⅠ逆转,阻止宫颈病变的进展和恶性转化意义重大。3.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叶酸、VB1、VB2、VB6、烟酸、生物素和VC低水平可以独立于HPV16感染促进CINⅠ持续/进展,在HR-HPV或HPV16阳性时,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叶酸低水平均可促进CINⅠ不良转归。因此,在大力开展HPV感染监测的同时,密切关注和调节CINⅠ妇女的膳食均衡,强化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提高HR-HPV阳性,尤其是HPV16阳性妇女叶酸的摄入对阻碍宫颈病变的恶性进程,降低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KLF4对骨肉瘤生物学功能及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人种属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和成骨细胞系(hFOB)中KLF4的表达量分别被Western-Blot、qRT-PCR检测。本院骨肉瘤临床病理切片及正常骨组织的KLF4表达差异通过IHC验证。(2)慢病毒转染人骨肉瘤Saos-2细胞,构建KLF4低表达细胞系KLF4-DOWN,作为实验组;不携带目的基因的阴性
目的:对S100A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状态下的相关性及其意义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Springer Link、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2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组织中S100A9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设定合适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各自
目的:研究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MDLI)在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情况下治疗中高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M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从2014年5月到2018年8月的16例接受MDLI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6例患者均在完成了标准剂量的化疗后开始进行MDLI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MDLI后患者的CR率、造血重建时间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与overlap吻合术临床疗效的差异,以探究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π形吻合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π形吻合组和overlap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共99例,其中50例行食管空肠π
研究目的:阐明在胰腺癌细胞中,miR-1291可能作用的分子通路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miR-129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以便为临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q RT-PCR验证miR-1291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及胰腺癌细胞(PANC-1)内表达情况;通过使用lipo 3000体外转染将miR-1291模拟物(miR-1291 mim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WBC、PLT、骨髓原始细胞比例、ki-67指数、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预后危险度分层、首次化疗缓解情况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确诊急性白血病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7例;选取同期入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目前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方案作为DLBCL的化疗首选,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中病情进展或缓解后早期复发(缓解期小于一年),且复发后一线标准治疗的反应率较低,反应连续作用时间较短,最终转变为难治性DLBCL,成为DLBCL主要死亡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欲构建D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机制及联用丙泊酚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奥沙利铂单药组(Oxa组)、奥沙利铂联合1μg/ml丙泊酚组(Oxa+P1组)以及5μg/ml丙泊酚组(Oxa+P5组)。通过CCK-8检测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情况;通过Tun
目的:探讨乳腺剪切波弹性成像各向异性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各向异性与乳腺癌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12例女性乳腺结节患者,共126个病灶,均获得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术前行常规超声和SWE检查,记录病灶大小,采集病灶最大直径切面和正交直径切面的弹性图像并获取各弹性模量参数,计算各向异性因子(AF)。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比较各弹
目的:1.在人胃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丙泊酚对胃癌细胞的影响。2.以人胃癌Balb/c小鼠移植瘤为模型,探讨丙泊酚对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的影响。3.探讨丙泊酚影响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1.建立人胃癌MGC 803细胞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预饲养40只Balb/c小鼠、雌雄各半。为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在种植细胞前24h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地塞米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