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绿肥作物,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紫云英通过生物固氮、轮作倒茬等功能在化肥农药等减量施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稻草还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有效增加后季作物产量,培肥改土。但是,二者对水稻生长及稻田肥力的联合效应仍不明确。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管理区的稻田开展紫云英、稻草及其配合还田效应研究,旨在明确紫云英与稻草配施对水稻增产、土壤培肥、土壤氮素调控以及化肥替代等方面的效果,试图完善绿肥/稻草还田-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稻田两种最常见种养结合技术联合效力,提高水稻绿色生产效率。本试验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稻草和紫云英配合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从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看,与单一措施比较,紫云英与稻草联合还田对稻谷产量、养分吸收、土壤肥力指标大多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多表现出正交互效应的趋势。2)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能使水稻稳产增产并且对外源氮肥缓冲能力较单施稻草强。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时不同施氮水平下三年的稻谷平均产量分别为5.67、6.67、7.30、7.33 t/ha,而稻草单独还田时仅为4.36、6.23、6.70、6.61 t/ha,联合还田均高于稻草单独还田,同时氮肥过量50%或减量50%时,产量变化幅度较小且仍能保持较高产量。3)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比稻草单独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更好。当施氮量一致时,稻草和紫云英配合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均高于仅有稻草还田处理。在不同氮水平下,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5.72%、0.52%、3.77%、6.84%,土壤全氮含量比稻草单独还田分别高出2.76%、8.09%、5.38%、14.29%,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高出16.29%、14.58%、16.48%、11.70%,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高出6.49%、1.46%、2.03%、12.52%。4)稻草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稻草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使酸解性总氮的含量大幅上升,非酸解性总氮的含量大幅下降。不同氮水平下,稻草和紫云英共同还田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比稻草单独还田处理分别高1.73%、4.67%、1.01%、0.92%,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低18.24%、4.48%、6.04%、5.05%。并且稻草和紫云英配合还田处理(CMV+S+100%N)使有机氮组分中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氮有增加的趋势。5)全量、半量稻草或者联合紫云英还田,三年定位试验显示其在水稻产量、水稻养分、化肥利用效率、土壤肥力提升等方面具有等量替代化肥氮的效应,其中紫云英配合稻草半量还田效果更好。综上所述,三年的定位试验初步表明,稻草和紫云英配合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同时使酸解性总氮的含量大幅上升,非酸解性总氮的含量大幅下降,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