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力学结合不同势研究Ir团簇熔化性质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团簇结构和物性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种问题往往具有与宏观理论不同的规律。对团簇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则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方面之一,对团簇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围绕着团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一系列奇特性质,如在低温下一些团簇存在表面熔化现象、异构化现象,随着温度升高,各种异构体不断转化,完全熔化进入液相以后消失。这种异构化和表面熔化也就是所说的“预熔化”现象。在目前的条件下,通过实验进行团簇动力学性质的原子层次上的直接观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分子动力学模拟成为研究纳米团簇动力学性质的理想工具。本文采用恒温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Irn( n =13,14,55,56,147)团簇的熔化特性。采用两种势能函数:Gupta势和Sutton-Chen势,对比研究铱团簇从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温度由Berendsen标度方法控制,时间步长取1fs,体系从基态出发,温度从50K模拟到3000K。对Irn( n =13,14,55,56)团簇,温度步长取10K,每个温度点上进行5×10~6步分子动力学模拟;对于Ir147团簇,温度步长取20K,每个温度点上进行2×10~6步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尺寸团簇,两种不同势给出了完全相同的基态几何结构。两种势给出的铱团簇熔点随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预熔化温度区间随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完全一致。对于小团簇(Ir13、Ir14)两类势均表现出比热峰值相对于均方根键长涨落滞后的现象。
其他文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发展集体经济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且已成熟。本文阐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总结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案例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以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民法典》的出台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实施,我国未成年人抚养权归属的酌定亦愈发要求依“儿童最佳利益”原则而来的“子女最佳利益”原则行事。然而,由“子女最佳利益”原则考量而来的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属原则歧义多变,如《民法典》第1084条第2款的规定。本文建议,应基于“子女本位”主义的“子女最佳利益”原则,融合父母性别平等视角,综合考量符合该原则标准的诸多重要现实因素,作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固原黄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月龄固原黄牛56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公母牛各2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公(母)牛。对照组饲喂不含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 g/kg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虽然试验组全期(第1~60天)平均日增重(ADG
本论文在对采自新疆12个采集点的200多份地衣标本鉴定的基础上,首先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成分分析和生态学角度上对新疆微孢衣属地衣进行初步的研究。本论文共报道30种,其中20种为中国新记录种,4种为新疆新记录种。20种中国新记录种,即A.assimulans,A.atrata,A.badiofusca,A.bicolor,A.capensis,A.fuscata , A.gallica , A.g
以主要的适生盐生植物灰绿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在不同盐分(0mmol/L-对照、100mmol/L、200mmol/L、300mmol/L、400mmol/L、500mmol/L)胁迫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各部位中基本成分(水分、金属元素、总氮、脯氨酸、总糖、甜菜碱含量)的变化,分析灰绿藜在应对盐胁迫时这些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耐盐、抗盐的生理生态机制和掌握灰绿藜对盐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 AFPs)是一类可以抑制冰晶生长的功能性生物大分子,它能以非依数性形式降低溶液的冰点而不影响其熔点,从而导致溶液冰点和熔点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抗冻活性或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 THA)。AFPs作用于冰晶或是冰核的表面而抑制它们的生长。根据它这一特性,生物有机体可以避过严寒天气所带来的伤害。这类蛋白分布
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是一种含37个氨基酸,线性α螺旋,阳离子,具有热稳定性,广谱(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肿瘤细胞等)杀菌能力的小分子肽。Cecropin-XJ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作用尤其明显。抗菌肽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和作用方式的多样性,因此抗菌肽的抗菌机制没有统一的解释。目前对于抗菌肽的抗菌机理主要存在有五种学说,并且主要集中在抗菌肽与细菌细胞膜作用方面。Ce
自20世纪70年代末,H.boman等首次在惜古比天蚕中发现天蚕抗菌肽以来,由于抗菌肽类物质分子量较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和水溶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而且与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完全不同,已成为转基因抗病动植物的基因来源和新型抗菌、抗癌药物研究开发的目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对抗菌肽结构、功能和杀菌机理的不断了解,人们开始对其结构进行改造。通过重新设计抗菌肽分子,来研究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期望
团簇作为微观层次上有限原子的聚集体,具有奇特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与磁性。对团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团簇本身的特性,也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相应块体的物理性质。理论上研究团簇首先要确定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团簇结构存在许多异构体,并且异构体的数目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迅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团簇局域极小(local minimum)随尺寸的增大而快速(为指数而非幂级数形式)增加,对于包含数十个原子的团簇在众多的
本文主要测量了Rb-He光学碰撞精细结构分支比及在有H2存在的条件下铷原子激发态的原子密度。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脉冲激光激发Rb-He混合系统,激光频率调离Rb(5S1 /2 )→Rb(5PJ )共振频率,研究Rb(5S1 /2 )+He+hν→Rb(5PJ )+He光学碰撞转移过程,激光激发RbHe分子态,激发态解离到5P1/2态或5P3/2态。通过求解相应的速率方程组,得到从翼激发所测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