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危机产生原因的解释是经济学的一大难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危机原因的探究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固有的市场摩擦阻碍了经济回归平衡,因此支持凯恩斯主义和政府干预。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坚信市场自身的力量,主张自由经济和市场经济,政府的干预不仅无用甚至有害。针对以上两种观点,明斯基反对完全的自由市场,他认为市场机制包含不稳定因素,需要进行干预来避免看不见的手走向无序调整。明斯基也反对新凯恩斯主义支持的对总需求进行微调等政策。明斯基认为微调虽然暂时抑制了不稳定,但也为后来更严重的危机积蓄能量。因此明斯基在凯恩斯“以投资为中心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从金融不稳定视角给出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在明斯基看来,经济扩张时期,企业家和银行家追求利润的动机使得企业投资增加、金融管控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导致风险更高的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增加,金融体系日益脆弱,金融不稳定增加。明斯基指出金融不稳定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金融监管方法和政府干预政策运用不得当也会增加不稳定性。“金融不稳定假说”给经济学界提供了研究危机的一个新的视角,但该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关系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朝着这样脆弱的结构发展的解释不够充分、没有系统解释制约金融转向不稳定的因素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深入研究“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重点分析金融不稳定的路径以及制约金融转向不稳定的因素。并对“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的争论与发展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理论模型的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让人们再一次审视金融体系的缺陷和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的不足。许多学者重新研究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并将2008年金融危机称作“明斯基时刻”。在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会议上,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到:“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因此研究“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不仅有利于理解金融危机形成原因,还有助于我国更好地防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更加平稳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