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配合索利那新对治疗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 OAB)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对比电针配合西药及单纯使用西药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排尿次数、日平均每次排尿量、生活质量量表及尿流率测定等指标变化,初步探讨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机制,从而为使用电针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符合金锡御等《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医辨证属肾气亏虚型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68 名,年龄在 23-65 岁之间,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性试验方法将其分配至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4 例,两组经统计学检验在年龄、病程、及症状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利用电针针刺(关元、气海、中极、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上髎、次髎、中髎等穴),电针仪采用低频断续波输出,频率为 14-26 次/分,每日腹背各一次,每次 20 分钟, 10 天为一疗程;每 3 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同时加服 M3受体拮抗剂琥珀酸索利那新(卫喜康)片,5mg/次, Qd, 30 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 5mg /次, Qd,30 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 30 天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排尿日记:24h排尿次数、日平均每次排尿量(附表一)及生活质量评分表(附表二)和尿流率改善程度进行评定两组患者的积分改善程度及疗效;并分别在用药前及停药后检查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ALT、BUN、Cr)等来作为安全性观测指标。
结果:68 例患者按方案完成临床试验,无脱落及剔除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完成治疗方案后 24h 排尿次数、日平均每次排尿量及尿流率在a=0.05 的水准上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在 a=0.05 水准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二组差异不明显(P=0.801>0.05)。临床疗效判定方面,治疗组 24h 排尿次数有效率为 91.2%,对照组为 76.5%,在 a=0.05 水准上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100>0.05);治疗组日平均每次排尿量有效率为 91.2%,而对照组分别为 79.4%,差别在 a=0.05 水准上亦无统计学意义(P=0.171>0.05)。
结论:电针结合索利那新片及单纯使用索利那新片对 OAB 的症状及尿流率监测、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有改善作用,电针结合索利那新在24h 排尿次数、日平均每次排尿量、尿流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服用索利那新,但在生活质量评分及 24h 排尿次数总体疗效和日平均每次排尿量的总体疗效方面二组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