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口秀节目的视觉流变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视从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脱口秀节目从90年代开始出现,以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诞生为标志,脱口秀节目进入全面发展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在电视时代,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呈现出精英化的特征,传播主流话语,讲述各种具有社会总体性的宏大叙事,塑造了一种稳定的权威式影像风格。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时代到来,脱口秀节目以互联网为载体,发展出了全新的形式,商业导向代替意识形态导向成为新时代中脱口秀节目的新原则。网络脱口秀节目迎合受众,从宏大的总体性叙事转入日常的个体叙事,不断满足人们对快感的欲望与娱乐的追求,创造出新的视觉景观,呈现出大众化的倾向。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在这种大众化潮流中呈现出暂时性的失效,视觉化的多元主体诞生,主流话语外的多元话语得以传播。本文以脱口秀节目从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视觉流变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阶段脱口秀节目的视觉叙事模式及视觉表征与修辞模式做出分析,试图找到脱口秀节目的视觉流变趋势,并阐释在这种视觉流变中大众如何形成对精英规训的抵抗。从1996年《实话实说》诞生至今,脱口秀节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样本繁多,类型复杂,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本文分别选取《实话实说》与《奇葩说》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分析与文本分析,发现在电视时代的脱口秀节目中,叙事主体作为社会分析者出现,在一个冷静的谈话现场被塑造成理性的精英代表。而在网络脱口秀节目中,叙事主体完成了“脱冕”,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出现,在儿童化的语境中以喜剧、诙谐、感性狂欢的形式表达观点,从脸谱化的精英形象转变为具有个性与魅力的普通人形象。脱口秀节目的视觉流变整体呈现出视觉“祛魅”与不断制造视觉快感两个趋势。在“祛魅”的过程中,逃离主流意识形态规训的多元叙事主体产生,多元话语在喜剧化、感性化的视觉狂欢中得以表达。多元主体产生的同时,视觉快感的制造使受众沉溺于新奇与刺激之中,视觉文本出现平面化、碎片化的特征。权威被消解的同时意义也被消解,多元话语得以传播却未能确定其所产生的社会力量。
其他文献
《深圳商报》是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机关报,是一张综合性的经济报纸。去年元旦复刊以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文章,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办机关报的新路子。特别值得回顾和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中,作为主要媒体类型的广播电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耳目与喉舌,因此,提高电视节目播出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养殖在病害的袭扰下养殖成功率大幅降低。结合凡纳滨对虾的养殖习惯及混养鱼类、小茨藻的生态习性,我们于2017年下半年在广西钦州钦南区尖山镇谷仓村进行养
阐述了从古至今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桩基发展中的不同论断及为桩基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我国儿童中普遍流行,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先天性HCMV感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幼儿H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许多研究证实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预后有关。本课题拟通过研究婴儿HCMV临床分离株包膜糖蛋白H(gH)的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gH基因型别与先天性HCMV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