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之下,我国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逐渐被第三产业替代,后工业时代的浪潮迅速在经济发展超前的大城市中崛起。其特征是传统工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再占据主导作用,并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泉源,代之而起的是后工业社会和技术在城市中的统治地位。1工业的凋零,导致厂房大量闲置,加上城市急速扩建,用地紧张,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在种种条件的作用下,“空间再生”的概念被引用到城市建设中,其核心内容是对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空间再生”理念,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而本论文重点研究“空间再生”理念在济南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济南在我国工业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源头之一。作为早期的开埠城市,济南的工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颇具影响力的,并且涉及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产业等不同行业。但是随着传统工业的消失以及产业结构的整顿,曾经辉煌一时的工厂,只留下了日渐衰败甚至濒临消失的工业建筑遗存。针对这些工业遗产,如何协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工业遗产的利用,源自于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西方学者就已经意识到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入到工业遗产研究与再利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案例,例如:美国SOHO区、英国铁桥峡谷、泰德艺术馆等。这些案例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并且在国内也陆续进行了大量厂房改造,例如:背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这些都为我们进行厂房空间再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论文首先对相关研究的背景、现状及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并以济南地区的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对济南的工业遗产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成丰面粉厂、国棉一厂、国棉四厂、济南造纸厂等。并对济南地区的工业遗存现状进行了分析,挖掘出济南工业遗产中可以利用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等等,同时找出济南工业遗产中存在的或者在改造利用过程中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文章的最后将会针对济南的工业遗产现状,制定一套适用于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出一些可利用的改造模式,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