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例新生儿外科性呕吐的临床分析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外科性呕吐的病因分布,探讨新生儿外科性呕吐的临床特点,指导其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小儿外科收住的960例需外科治疗的呕吐新生儿,对其民族、性别、出生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归纳。结果96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3.03:1;回民317例(33.02%),汉民643例(66.98%),回汉比例1:2.03;足月儿860例(89.58%),早产儿72例(7.50%),过期儿28例(2.92%);出生体重小于2500g74例(7.71%),2500-4000g837例(87.19%),大于4000g49例(5.10%)。新生儿生后7天内呕吐者835例(86.98%),大于7天呕吐者125例(13.02%)。呕吐物含胆汁者787例(81.98%),呕吐物不含胆汁者173例(18.02%)。呕吐病因依次为: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结论新生儿外科性呕吐大多起病于7天内,病因多为消化道畸形,根据呕吐发病的日龄、呕吐物的性质及伴随症状并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破骨前体细胞microRNA表达谱改变  目的:分离纯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妇女的CD14+外周血单核细胞(P
目的:  研究microRNA-200c与Zeb1构成的双向负反馈调节通道对眼内恶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成瘤能力及迁徙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  方法:  1) miR-200c对眼内肿瘤
【目的】通过对1个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完全缺陷家系进行系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阐明中国MPO完全缺陷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和MPO分子遗传改变对其生理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方式在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指导永久性肠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