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司马翎、沈阳(2006)运用结果补语小句理论解释动结式的基础上,对同样有着结果补语小句的被动式提出了新的看法:被动式是原因主语小句和结果补语小句对称的结构,“被”引出的是原因,“被NP”是原因主语小句的谓语,原因主语小句不是处在补足语位置,而是处在指示语位置;不是表示结果,而是表示原因,其结构是:[VP[SC PRO被NP1][V’V[SC NP2 RP]]],汉语长短被动式的生成都是原因主语小句、结果补语小句和动词融合的结果,英语的原因主语小句则无法和动词融合。无标记的被动式受事主语句没有原因主语小句。汉语被字式的保留宾语句是存现句、经历/遭受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存现句、经历/遭受句都含有结果补语小句,结果补语小句不是介词短语,而是表示结果的低阶施用短语,它颠倒了介词前后名词的位置,使得介词后名词成为结果补语小句的主语,中心语也由介词变成“获得”、“失去”等结果义中心语,我们把这样的中心语概括为“变成(Become) "。低阶施用短语并不能让结果补语小句的主语获得格,也不能让保留宾语获得格,为了让结果补语小句的主语移到屈折语的补足语位置由屈折语赋格,同时也为了让保留宾语获得格,句法上需要再经历一个被动操作:高阶施用短语,高阶施用短语是一个轻动词结构,它的中心语“达成”、“得到”、“来去”和“经历/遭受”都是由低阶施用短语所决定。从类型学上来说,被动标记可以占据该中心语位置,形成四种被动类型,但汉语被动标记“被”不能单独占据。汉语致使式是在被动式的基础上通过原因论元提升实现的,这个过程和被动式的保留宾语句形成相同,但是它是在原因主语小句内进行的操作。原因主语小句内部先经历了一个低阶施用短语似的被动操作,颠倒“被”前后名词之间的位置。颠倒后的原因主语小句的中心语不是具体行为动词,而是“加之于"(Do to),也可说是“作用于”、“处置”或“影响(Affect)",这正好和保留宾语的高阶施用短语中心语“受影响”相对称。颠倒后的原因主语小句的主语不能获得格,为了让它移到屈折语补足语位置由屈折语赋格同时为了给动结式的宾语赋格,所以它又经历了一个类似高阶施用短语即增加轻动词短语的被动操作,它的中心语“致使”(Cause)是由低阶施用短语“加之于”(Do to)决定。至此我们也完全得出了轻动词结构是和动词的词汇结构(小句)一一对应的,从而根本上消除了轻动词的不确定性。由于致使式的原因主语小句中心语为空,一旦表示施加作用的“把”出现,则顺利地占据了小句的中心语位置,并和后面的名词一起成为小句的谓语参与动词的融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与“被”字式平行的“把”字式的底层结构:[VP[SC NP1把NP2][V’V[SC PRO RP]]],最后我们还对使役式的构造和“把”字式、被动式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论证了综合型强的致使式分析为小句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