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是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一部分,先前研究大多数采用独立的情绪面孔来探究情绪的识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情绪面孔常常出现在具体场景中,而场景的情绪信息对情绪面孔的加工也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恐惧面孔在恐惧场景中比在开心场景中更容易识别,并且会诱发更大的N170波幅,说明情绪场景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发生在情绪面孔加工的早期阶段。然而,以往对场景-面孔复合刺激的研究均采用情绪意义明确的情绪面孔(如:恐惧面孔),并不清楚场景情绪效价(积极和消极)是否会对不同程度恐惧面孔(0%,50%,100%)的识别产生不同影响,情绪场景对不同程度恐惧面孔加工的影响是否还会发生在恐惧面孔加工的其他阶段。实验1采用3(恐惧面孔程度:0%,50%,100%)X2(场景效价:积极,消极)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了场景的情绪效价是否会对不同程度恐惧面孔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被试任务是判断面孔-场景复合刺激中面孔的情绪。结果发现:0%恐惧程度面孔(中性)在消极场景中比在积极场景中的反应时更长,将面孔判断为恐惧的百分比更高;50%恐惧程度面孔在积极场景中比在消极场景中的反应时更长,而将面孔判断为恐惧的百分比无显著差异;100%恐惧程度面孔在积极和消极场景中的反应时和将面孔判断为恐惧的百分比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场景-面孔复合刺激中的消极场景信息能够吸引被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并且直接会改变被试对面孔情绪的选择判断。实验2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实验1基础上增加了打乱场景图片类型这一因素,目的是为了证实情绪场景对不同程度恐惧面孔加工影响的差异是由场景情绪效价导致,而不是场景低物理属性导致的;从而进一步探讨场景情绪影响不同程度恐惧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行为结果重复验证了实验1的实验结果,脑电结果发现:50%和100%恐惧程度的面孔在消极场景中引起的N170(150-170ms)波幅显著大于积极场景,0%恐惧程度面孔在消极和积极场景中诱发的N170波幅无显著差异;0%,50%和100%恐惧程度面孔在消极场景中诱发的大脑前部N2(230-270ms)成分波幅都比在积极场景中更大;仅50%恐惧面孔在消极场景中诱发的大脑后部P300(400-500ms)波幅比在积极场景中更大,0%和100%恐惧面孔在消极和积极场景中诱发的P300无显著差异。以上ERP波幅差异在打乱情绪场景中均不显著。说明了场景的消极情绪的确改变了对不同程度恐惧面孔的认知加工,并且存在于情绪面孔加工的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