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害虫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对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高等的脊椎动物的毒性不大,但这类农药对鱼等水生生物属高毒性。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流入水体的可能性大,目前国内外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急性毒性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氰戊菊酯诱导的鲇鱼的代谢损伤及其可能的恢复机制研究未见报道。笔者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鲇鱼在24h、48h、72h、96h的急性毒性,及其在安全浓度条件下,不同时间对鲇鱼肝、肾、鳃和骨骼肌等组织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等的影响,为氰戊菊酯对鲇鱼的毒理研究积累科学资料,并为合理使用氰戊菊酯和评价农药污染提供依据。
本论文研究中,以宁夏水产研究所提供的水生试验动物-鲇鱼为实验材料,首先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鲇鱼的急性毒性和半致死浓度。利用环境生物技术,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鲇鱼组织的毒害及机体对毒害的恢复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氰戊菊酯对鲇鱼的急性毒性和半致死浓度测定:氰戊菊酯对鲇鱼肝、肾、鳃和骨骼肌等多个组织中的二相解毒酶系的影响,包括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等指标的测定;氰戊菊酯对鲇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致畸影响研究;氰戊菊酯对鲇鱼的组织生理毒性即组织结构损伤。
鲇鱼是一种较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经济品种之一。因此开展有机化学农药对淡水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对丰富鱼类毒理学和减轻农药污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