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Marriage)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为人们提供了性别平等、婚姻平等,一夫一妻制的实施体现了现代婚姻受到国家法律切实地保护,人们享受到了婚姻和性别权利比较充分的自由。然而国家婚姻制度逐步完善健全的同时也导致了婚姻形态的多样性受损,童养婚的消逝就是一个例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童养媳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已经模糊不清。有的年轻人或许从长辈那儿听说过这个陌生的名词,而且一想到这三个字,就将其与“穷苦”、“悲惨”、“恶毒婆婆”等名词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深入研究,笔者了解到:童养媳的种类多样,形成童养媳婚姻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每个童养媳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并且童养媳在社会历史中的存在是必然的。本研究是采用个案研究,选取的研究地点是合肥市肥西县的一个自然村——南郢村,主要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选取的童养媳研究对象是笔者较为熟悉的亲属,以个案的生活史为线索,深入田野调查点,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以分析童养媳的经历与个性、童养媳生活史中的冲突、童养媳的角色功能分析为主要目的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导言部分,首先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等进行概括性的阐述。然后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述评,对已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此中主要是从童养婚角度搜集资料。了解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从而指出本研究与过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及其创新内容,解析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其次是关于本研究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最后,笔者认为关于童养媳的历史演变的论述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章是对田野调查点基本情况的概述,包括自然状况与村庄概况两个部分,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状况、村庄的经济条件、人口构成和家庭结构、村庄习俗等。第三章采用了深描法,深度描述通过个案观察、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这一章也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本章是以小说式的语言,以受访者口述的形式呈现,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个案从出生至今日的生活史。其中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家庭状况进行分析——其原属家庭和收养家庭两个生活场域,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家庭分别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地位、两个家庭的联系等内容;其次,分析研究对象收养家庭的亲属结构和亲属关系,做出谱系图以便明确研究对象在家庭中的亲属关系状况;最后,深度描述童养媳生活史中的民俗文化现象。第四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童养媳的经历与个性形成;童养媳的生活史中的冲突;从功能主义出发对童养媳这一角色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