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美关税战愈演愈烈,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这场关税战无疑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回顾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电子类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电子类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保持稳定,作为制造业商品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不禁发问:中美电子类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差异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什么?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美电子类商品贸易将如何发展?本文首先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中美电子类商品贸易概况、中美电子类商品贸易结构以及中美电子类商品的生产分工模式。接着第二章在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贸易模式的冲击,并回顾了经典的大国征收关税模型,同时也探讨了中美当前的摩擦。第三章在前述理论基础上,利用CES效用函数描述中美电子类商品的替代,并利用拉格朗日极值法求解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以此来构建中美电子类商品的贸易模型。第四章对2002-2016年度的NAICS的6位21种电子商品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处理,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广义矩估计分析了美国征收关税变动及其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看,2002-2016年美国对中国电子类商品进口的的平均关税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的海关值关系不显著,但从商品结构看,美国关税政策工具的使用是有针对性地,对排序靠前的中国电子类产品出口美国有限制作用。同时研究中还发现,中国出口值排序靠前的商品,在美国关税作用下有走低的趋势。第五章对前文中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建议来增强我国电子产业的优势,以逐步走向电子产业的高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