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与山水画创作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心说”是明代李贽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以“童心”为本源,以至情为主体,以追求人和个性的自由为目的。它强调的是创作主体对自然人生的真切感受与率性抒发。“童心"是最初未受到外界任何干扰时的一颗毫无做作、绝对纯真的本心,是一颗不被功名利禄左右,朴素单纯的心灵。   山水画创作需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需要排除外界一切杂念,真心深入自然,深入生活中去倾听自己的内心的最真实的声音。因为人真,情才真,情真,画才真。在物质欲望过分膨胀的今天,一些画家心浮气躁忽视对传统的学习,忽视对生活的感悟,对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关注比较薄弱。随之山水画创作失去了生机,失去了真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真心的深入传统,诚心对待生活,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保持豁达、率真的“童心”,那样行笔才会自然,真情才会不觉当中流露于笔端。因为内心纯净了,山水画创作才能至真、至善、至美。   从董其昌、齐白石到李可染,研究他们的山水画可知,“童心说”对其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山水创作透露出他们的心境,充分展现了无所为、无所图的远离世俗的真态,他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统领自然万物,不断追寻“造化即在我心,造化均出自于我心”的高深境界。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灵魂,并且时刻都在做真人,画真画,表真情。他们质朴的“童心”使其山水画创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更强的活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画家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创作风格为脉络,重点分析十九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奥迪隆.雷东在其进行彩色创作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深度剖析挖掘奥迪隆.雷东的艺术创作方
现象学美学方法论将作品视为意向性客体,重视对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的分析,强调欣赏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张用本质直觉的方法来把握对象,探索“图式化方面”遗留的空白,强调主体在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作为文人画的典型代表,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清代开始,董其昌经历几经沉浮,至今,书画理论家对他的关注度依然不减,从
期刊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标志性的建筑——长城,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备受世人关注,属于世界级文化遗
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审美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其课堂行为过程是以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产生的审美活动为核心。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以客观的美术作品为
近年来,无论是从国际来看还是从国内来看,以未来设计为主题的设计竞赛层出不穷。国外设计竞赛起源较早,诣在开发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其实本质上也是对“潜在需求”设计的挖掘。中国
期刊
清末民初,社会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西学东渐,商业日益繁荣,社会经济基础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