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父”与“无父”中的叛逆与失落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p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台湾电影第二代“新浪潮”中备受瞩目的导演,蔡明亮在他的电影中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后工业社会里人的种种生存境遇,刻画了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精神空虚和迷茫无助所揭示出当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在以往关于蔡明亮作品的研究中,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带来的人的空虚和寂寞之类的主题上,以及对于其作品中“水”的象征意义的探讨上。对于将其中“父子关系”和“父亲”的符号意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文献并不多见,然而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对象在蔡明亮作品的整体叙事主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父亲”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家长。蔡明亮在电影中,以解构的方式,从形式和内容上毫不留情地将传统的家庭关系摧毁得面目全非。这个家庭中的母亲既非贤妻亦非良母,反而是红杏出墙;这个家庭中的父亲毫无一家之主的威严,不仅卑微甚至是有悖常伦的。可谓“夫不夫、妻不妻、父不父、子不子”。这种借对欲望的书写拓展了人物的内心空间,逼近了人物的内心真实,体现了一种反理性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没有中心,没有必然,没有理性——有的是只是对自我本体丧失的迷茫与失落,由不确定性引发的种种困境和无休无止的欲望涌动带来的痛苦,让我们在强烈的震撼之后,反思自身存在的悲剧性。本文旨在解读蔡明亮电影中父权消解这一现象,通过分析“父亲”与“儿子”两个形象在其作品中所具有的隐喻作用,从不同侧面展现冷漠的现代都市中道德沦丧和欲望膨胀背后所隐藏的个体的孤独,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们反叛传统所透视出的空虚与失落。作品在绝望的气息中透露着回归传统、寻找真情的希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
目的分析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例腮腺少见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患者增强CT扫描影像分析患者肿瘤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聚焦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两个主要目标。从根本上讲,智慧城市建设首要的是推进城市智慧治理、安全治理,实现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公共服务。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