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均匀格子气模型的人群疏散动力学模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事件下的人群疏散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疏散实验具有一定的人员伤亡风险,很难进行实验,从而导致实际疏散的数据缺失。所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目前是研究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的最主要方法。社会力模型(SF)和元胞自动机模型(CA)是两种比较成熟的用于模拟人群疏散运动的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社会力模型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两两进行评价,对于Ⅳ个个体,计算量为O(N2)。对于很大的N,意味着计算负担过大,计算成本昂贵。相比于社会力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计算量为O(N),这极大的提高了大规模人群疏散模拟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人群疏散运动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对于合理模拟人群疏散起到关键作用。在元胞自动机模型中,通常忽略了这一基本要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和移动格子气模型,建立了模拟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动力学的非均匀格子气模型。该模型的更新规则中包含出口信息因子D,它是影响人群疏散过程的关键参数。D随局部人群密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体现了非均匀更新。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个体之间距离的非线性函数来描述。他们之间的排斥力随他们之间距离的减小而急剧增大。引入了受伤临界力的概念,并分析了它对疏散过程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非均匀格子气模型可以再现人群疏散的基本特征,如堵塞和拱形现象。该模型是元胞自动机模型和移动格子气模型的扩展,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2)在非均匀格子气模型中引入高程因素,建立了扩展的非均匀格子气模型。高程因素用来描述元胞格子在疏散空间里的位置高度,并通过二维平面来描述三维空间状态。通过模型模拟和实验,研究了人员从阶梯教室疏散的疏散特征。为了研究火灾下的人群疏散过程,将火灾场与格子气模型进行同步耦合,建立了火灾与人员交互作用的人群疏散仿真模型。借助软件FDS,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模拟了阶梯教室火灾的发展与烟气蔓延过程。模型中假设个体可能移动方向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关。个体疏散速度与能见度有关,利用多格子方法来体现速度的变化。分析表明基于扩展的非均匀格子气模型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高程因素对疏散有引导作用,而火灾场明显的改变了行人的疏散路线,造成了频繁的局部拥挤,对疏散过程有明显的阻碍作用。(3)基于格子气模型思想,引入高程因素,建立了模拟地铁站人员疏散的扩展非均匀格子气模型。该模型考虑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移动特征,引入多格子方法,根据人员实时步长确定人员移动速度。考虑了人员初始分布对疏散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紧急疏散出口对疏散的作用。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度地使用紧急疏散出口能提高疏散效率,高程因素的引入也促进了疏散进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电网互联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型元件接入电网运行,当电力系统中存在直流系统、电力电子设备或者复杂的控制系统时,应用单一的仿真软件同时考虑复杂
电网规划,是所在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近些年来我国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发展迅速,但某些地方低压配网相对混乱薄弱,装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太大,导线截面太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变压器容量不足,自动化水平极低。通过对安吉美丽乡村皈山场村的现状以及其低压配电网设备及运行情况的调研,结合皈山场村的经济、村规划及对电力现状
上世纪60代以来,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信息系统也开始发展起来,对于信号的检测、估计和滤波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方法。信息处理理论的发展反过来也推
双向工频通信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配电网通信方式,它利用配电网作为信道实现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我国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建立双向工频通信调制回路和传输通道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提出适合我国配电网的下、上行调制回路的一阶简化等效电路和频谱解析式。研究下、上行传输通道和配变的频率特性,推导出间谐波对通信信号的作用机理公式。指出在线监测间谐波特别是分频谐振对双向工频通信信号检测与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目前正快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数据通信,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同时与多个目标之间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