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歌剧的“邪恶之花”娇艳盛开—浅析歌曲《哈巴涅拉》《我心花怒放》及其对女中音的训练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至19世纪,在经历拿破仑独裁统治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之后,法国音乐文化不断地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出现一批反映时代文化的优秀歌剧作品。在经历了漫长的声乐发展后,比才与圣桑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创作了歌剧《卡门》及《参孙与达丽拉》,这两部歌剧为19世纪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法国抒情歌剧的代表作。  本文最初在研究时,发现19世纪法国歌剧中,以女中音为主角的作品少之又少,而女中音这种“邪恶”形象的作品仅存《卡门》及《参孙与达丽拉》两部,对单纯分析这两部歌剧作品及其中咏叹调的文章较多,但将二者相结合分析卡门和达丽拉人物形象及咏叹调的作品几乎没有,以《哈巴涅拉》和《我心花怒放》这两首咏叹调为例谈女中音训练的文章也是几乎没有,所以本人就以19世纪法国歌剧《卡门》、《参孙与达丽拉》及其中人物和咏叹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哈巴涅拉》、《我心花怒放》两首咏叹调的音乐分析,结合实际声乐的训练学习关于女中音在技巧和表演方面的训练。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论述重点。  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和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第二章就女中音的发展和分类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本章中对意大利和法国19世纪女中音作品及人物形象进行了比较;第三章对卡门和达丽拉的两首咏叹调《哈巴涅拉》和《我心花怒放》进行音乐及人物的分析;第四章本人以第三章所分析的两首咏叹调为例,并且结合实际声乐训练,就女中音声乐基础和表演的训练进行了论述。  本文就19世纪法国歌剧历史及19世纪法国与意大利女中音比较为铺垫,通过对《哈巴涅拉》和《我心花怒放》的音乐分析为主线,以此为例从而论述了女中音的训练,希望能够为广大女中音歌者提供学习的借鉴。
其他文献
重庆当代风景油画艺术家对本土风景有独特的审美情怀,在长期从事风景油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画家们多姿多彩的风景油画艺术创作为重庆风景油画水平
期刊
期刊
期刊
世界歌剧的历史,是从意大利开始谱写的,全世界的歌剧发展几乎都是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下进行的。最早的歌剧于1600年在佛罗伦萨诞生,在以后的数十年数百年里,一代又一代的作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