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认知行为失调的视角研究女性体重控制问题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缺乏有效的理论模型,无法全面、系统、结构化地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索。对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问题的研究,深入探索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的本质和作用机制,有利于身体意象的适应性研究,丰富女性身体自我理论;有助于识别一些有临床意义的心理特点,提早发现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易感人群,寻找对策及时防范。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在文献分析和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的三维模型,认为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由个体体重控制认知行为状态、体重效价和个性特点3个维度构成,3个维度共同决定了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的强度和方向,该模型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个体性特点。根据结构模型3个维度的内容,本文将其分为4个研究点进行探索,其中维度一包括了2个研究点。4个研究点分别为:“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体重评价和控制行为”、“胖瘦意义”和“个性特征与饮食失调”。然后,本文选取女大学生作为主要测试对象,并辅以男大学生作为社会视角进行研究。根据每个研究内容的不同,采用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量化研究工具包括《女性身体图形评定量表》(PFRS)、《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问卷》、《九型人格测试》和《饮食态度测试》,质性研究工具包括《胖瘦词汇联想调查问卷》。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研究显示,女大学生实际BMI、理性BMI和认为他人最欣赏自己的BMI均处于正常范围,差异显著。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高估了对应真人图像的BMI;对其他女性BMI知觉,倾向于高估体重正常和偏瘦女性的BMI,低估偏胖和肥胖女性的BMI;主观社会压力高于体重的实际社会压力,对体重社会压力存在过度解读的倾向。女大学生对他人体重知觉偏差更有可能影响其体重自我知觉偏差,体重知觉压力不是造成女大学生知觉偏差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需要进一步实证探索。(2)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研究显示,自编问卷《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呈现出弥漫性的特点,个体差异较大;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体重控制不自主行为、体重控制日常行为、体重控制专项行为4个变量都是引起饮食失调的危险因素,其中体重控制不自主行为是引起饮食失调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3)女大学生胖瘦意义研究显示,女大学生胖瘦意义包括3种不同类别(外形、素养和幸福)和15种属性(苗条、胖、瘦弱、干瘦、丰满、壮、丑陋、淑女、女强人、性吸引、母性、懒女人、幸福、健康和底层)。胖瘦具有不同的贬褒意义,胖更多指向贬义,瘦更多指向褒义。男女大学生胖瘦意义具有相同的内容、不同的结构,女大学生胖瘦意义的贬褒倾向更为尖锐与两极化,男大学生的观点更为柔和与视觉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大学生胖瘦意义的个别属性对饮食失调影响水平达显著。预示社会文化对减肥的作用更多是导向,而不决定其程度。(4)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饮食失调的研究显示,九型人格中的2型(给予者)引起饮食失调的易感者;3型(成就者)和9型(调停者)是饮食失调的安全者。最后,根据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运动的资源、以及运动干预的特点,对女大学生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应采用运动干预。